真實的設計:荷蘭現代主義與視覺識別

  • 本書獲得荷蘭35年來最佳藝術歷史研究獎

  • 透過3大設計公司.6大識別設計案

  • 以及超過630幅珍貴照片、手稿和圖表

  • 見證現代主義設計的巔峰時期

  • 重現視覺識別的輝煌年代

  • 看Total Design、 Tel Design 、Allied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 如何為航空公司KLM、石油公司PAM、連鎖超市AH、鐵路公司NS

  • 礦業公司DSM、郵電公司PTT

  • 在二戰後重新塑造出有利的荷蘭現代商業形象?

  • 荷蘭設計的倡導者、網格系統的實踐者

  • 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之一

本書全面考察了1960-1975年荷蘭社會經濟的環境下視覺識別的設計者(如設計公司、自由設計師)、客戶(如企業、政府、公共機構)、執行者(如印刷廠、執行製作商)以及更多相關的群體。作者通過600多幅圖片和深入的研究剖析,向讀者呈现了20世纪60、70年代的荷蘭設計師或企業在面對具體設計問题時的種種思考及實踐。

荷蘭二戰後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開創了荷蘭現代主義視覺識別的「黄金时代」,設計師也從藝術家或手工藝人脱離出來,向職業設計師進化。現代化和商業主義為設計師帶來了廣闊的空間,設計師也都懷著為社會謀福祉的雄心壯志紛紛成立設計公司,成為與客户門當戶對的專業顧問。他們迫切希望用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去為這個世界開處方,希望用科學理性的方式來為世界畫出一個清晰的秩序。隨著大眾消费市場的到來,設計師發現承載著他們社會理想的視覺識別卻淪為企業的面子工具,成為市場行銷的“幫凶”……

這本書剖析並展示設計師和企業是如何精誠協作來實現視覺識別的。所以除了設計師,我還非常衷心地希望這本書能夠被政商界人士看到,因為這些歷史可以讓他們知道在視覺識別的領域,設計師和客戶之間的協助能夠創造怎樣的可能性。

——Gert Dumbar(歐洲品牌視覺設計之父

被譽為1900年至今全世界80位具有最傑出貢獻的設計師之一)

視覺識別是一種訊息形式而不是像廣告那樣的銷售工具。如果視覺識別是用來製造某種形象,它就一無是處。視覺識別不會生成企業,而是企業生成視覺識別。識別必須是真實的反映,就算一個企業的效益不好,那麼識別也要把這個情況反映出來。


緣起:

真實的設計:荷蘭現代主義與視覺識別》是一本兼具故事性和學術性荷蘭設計史。我除了譯者身份之外,還是這個項目的發起人。該書三年前開始著手翻譯。為了這本書出版,我聯繫了近十家出版社,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書是好書,但此類書市場不好」。我又詢問了很多設計圈朋友,他們都對該書內容有濃厚興趣,並很期待看到中文版。在朋友的鼓勵下,我沒有放棄該書的出版計劃。再後來,得到人民郵電出版社的肯定:同意出版。喜出望外。

關於該書:

廣煜為該書作整體設計。遵循原版書嚴謹現代主義風格,做了一些相對原版更靈活的處理。開本的大小,則是來自王序老師的建議:受眾主要是年輕人,原版開本過大,不易攜帶翻閱,開本略小、採用精裝方案更能傳遞內容的份量感,且更便於展開翻閱。

(@廣煜guangyu,迄今為止大陸地區為數不多的在TOKYOTDC拿獎的設計師,平面設計界炙手可熱的人物。)

(@王序wangxu:王序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廣東美術館設計總監、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客座教授。)

原書圖片量巨大,而且很多歷史資料照片色彩雜亂,散落在文章中,擾亂閱讀。廣煜在不破壞圖片訊息的前提下,把黑白圖片全部處理成統一的正文文字標題的藍色調,協調了該書整體氛圍。如下圖

書中牽扯到一些圖表訊息,這些圖表有的是設計公司的研究表格,有的是為項目起草的設計計劃,還有的是設計公司架構調整方案。圖表的出現提升了讀者對內容的立體閱讀體驗,但對翻譯出版的圖書而言,很難處理,一般處理方法是用數字標記單詞再在下方逐句翻譯,對讀者而言這種方式讓理解大打折扣,圖表也索然失味。為了讓讀者直觀地看到這些圖表,我們除了做認真的翻譯,還把圖表重新繪製,原書中的圖表也一一保留在圖書中,供讀者欣賞。

原版荷蘭鐵路視覺識別工作計劃

中文版荷蘭鐵路視覺識別工作計劃(左下角保留原書表格風貌)

原書荷蘭鐵路視覺識別研究表格

中文版荷蘭鐵路視覺識別研究表格(左頁保留原書表格右頁重新繪製放大版圖表)

原書針對荷蘭讀者,文中提到的許多案例都是讀者耳熟能詳,在書中並沒有一一介紹,也有些原書缺失的圖片,在做該書翻譯時,根據文中提及的案例,在中文版中均一一補齊資料圖片。

原書對比荷蘭鐵路標誌與國外標誌設計時,缺少英國和加拿大的鐵路標誌

中文版增加了當時英國和加拿大的鐵路標誌

原書某石油公司標誌設計案例,文中提到這家公司由加德士和另一家公司合資而成,這種合資而成的標誌設計,一般會整合兩家公司標誌特點,而原書中並無加德士公司的標誌。在中文版中補齊。下圖左為加德士在60年代左右的標誌,右邊是其合資公司標誌,可以看到五角星的影子。

在該類圖書翻譯版出版中還會經常遇到案例公司、客戶名稱翻譯問題。若統一翻譯成中文,會有很多不準確。當今英語為主流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使用簡稱是最合適的,可以獲得一種國際化和中立的感受。為了還原那個時代的歷史,也便於讀者記憶閱讀,書中所有公司的名字都用了拉丁字母簡稱,而不用中譯。

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譯者,而是帶著設計師的身份背景來翻譯這本書,我想相比其它同類書而言會更貼近讀者。希望大家喜歡。

其它裝幀設計方案:

作為譯者的流星划帶著設計師的身份來翻譯出版該書,作為第一讀者的設計師,開始也為該書創作過很多方案,現在回看這些方案,也別有特點,整理這些有意思方案與大家分享學習。

方案一原版書名直譯過來應該是《嚮往清晰的夢:荷蘭現代主義的視覺識別與設計公司 1960-1975》,所以在最早的方案中使用的是這個書名,表達設計師現代主義理想和踐行的過程。

方案二在這個方案中,中間的人物是登貝在成功設計他人生的成名作后,拿到酬金買了一台哈蘇相機,正在給自己設計的標誌拍照片。用這個圖片做封面的想法一閃而過。迅速做了一個方案,但之後覺得手寫的書名文學性太強,封面整體氛圍和本書氣質不符。放棄……

方案三在這個方案中,打算用一段梗概包含所有案例,而案例用標誌代替了。

方案四在這個方案中,延續了方案三的風格特點。用的主題圖片是一張荷航標誌在運動中的可視化測試。這種關於設計的視覺測試很吸引人,所以我想在封面中有所體現。而且,這與原書名《嚮往清晰的夢》有些關聯,因為現代主義,就是要尋求清晰的秩序。

方案五在這個方案中,推翻之前的想法,用書名字體和大小的變化作為圖書的主要視覺內容。中文字體的設計則是仿照現代主義大師Wim Crouwel設計的一款字體,設計的書名。只是草稿階段,很粗糙,覺得效果一般沒再深入了。(下圖左為封面,右為Wim Crouwel設計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