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ombinator 如何運作?

矽谷創業界的盛事 – Y Combinator’s Demo Day

每一年,Y Combinator 都會舉辦兩輪的選秀,在這之前,上千家的新創公司會遞出他們的申請書,希望能拿到為期三個月培訓過程的門票,Y Combinator 會小額提供新創公司在創立初期維持營運所需的資金,一旦進駐團隊可以得到 120k 美金、佔 7% 股權,而在這為期三個月的孵化過程中,Y Combinator 將會輔導創業團隊做出受到市場喜愛的產品,一系列培訓內容更包含了如何與投資人協商、產品的行銷設計⋯⋯等等。

三個月過後,透過 Demo Day 提升創業者與投資人的媒合成功機率,每年的 Demo Day 都會吸引很多國際級的創投到場,可以說是創業界的一大盛事,而 Y Combinator 為人稱道的成功商業模式正是源自於這種扮演創業者與投資人的中介潤滑劑。

矽谷創業教父 Paul Graham

創業教父、Y Combinator 創辦人 Paul Graham在創辦 Y Combinator 之前,Paul Graham 並不是一個創業投資人,他是貨真價實的網路創業者先鋒。1995 年,他與夥伴們一起創辦了 Viaweb — 全球最早的「網路商城」。3 年之後,積累了上千家虛擬店鋪的 Viaweb,以 4,900 萬美金的高價賣給了如日中天的 Yahoo。又過了數年,併購時附帶的續任條款到期,Paul 也就離開了 Yahoo。當時,除了創辦 Viaweb 過程中的幾次募資經驗外,他對於天使投資幾乎一無所知,Paul 想了一想,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開始投資,而且是大數量的投資。因此,Paul 創辦了 Y Combinator。

而他在 2014 年宣布將 Y Combinator 交棒給 Sam Altman,退居二線,讓年輕人創造未來。

Y Combinator 到底扮演著什麼角色?

Airbnb 是 Y Combinator 的「得意門生」,但他們也是歷經過「賣麥片」才能籌資的苦日子
1. 新創公司加速器?

至今,多數人都認為 Y Combinator 扮演著「加速器」(accelerator)的角色,但是其實在十年前的創始之初,Y Combinator 是希望成為所有新創公司的誕生的泉源。

「我們想提供資金給最好的新創團隊,我們想協助新創團隊步向成功的道路。」Jessica Livingston(Y Combinator 的共同創辦人)說,「當我們想要創立一間公司,我們不再需要透過很多人, Y Combinator 就是推動這間公司運轉的第一個齒輪。」

剛開始 Y Combinator 只是想要培育新創公司在商業運作方面所需要的技能,誰都沒有想到 Y Combinator 有一天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也最成功的新創公司育成中心。

不過,Y Combinator 的創辦人們其實不太喜歡加速器這個說法,對於 Sam Altman(Y Combinator 的現任掌門人)來說,Y Combinator 和創業家們的關係大概像是這樣:「假如我們創造出更好的網路,我們就可以得到更棒的公司,透過建立更好的支援系統去幫助這些擁有創新想法的創業家們,我們就會一起變得更好。」

95靠近鏡頭者為 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另外一位是 YC 現任掌門人 Sam Altman> 最酷的是,有很多很棒的公司若不是經過我們的投資,現在就不會存在,Y Combinator 就像是一個訓練營,你可以在十二週之內學會任何你想知道關於創業所必須知道的事,你也有全球最好的導師(包括 Facebook 的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或是 PalPay 創辦人 Peter Thiel)給你實質的建議。

2. 提供成功創業家的標準模板?

接下來哪一間新創公司會成為繼 Dropbox、Airbnb 後下一個當紅炸子雞是幾乎無法預測的,畢竟一家公司的潛力是無法經由短短幾十分鐘的面試中歸納出來的。

再來,Y Combinator 沒辦法建構出一套標準的模式來告訴大家什麼是成功的創業家需要具備的條件,因為成功者的誕生從來都需要實力加上機運。

O2O 清潔公司 Homejoy 也是 Y Combinator 的畢業生,卻在今年殞落關門大吉也沒有一種東西叫做「完美的新創公司」,創業家們必需明白的是,整個創業的過程就好比坐雲霄飛車,你的公司永遠都有可能在下一秒遇到陡升或者陡降。

Livingston 也表示很多人對 Y Combinator 都存有一個誤解,它並不是以獲利為主要目的,它是由一群致力於幫助新創公司的人在推行,所以更直白的來說它其實還比較像是一個為了慈善目的而做的實驗。

3. 投資人的前導車?

從 2007 年開始有超過 37000 間新創公司申請加入 Y Combinator 的計畫,「我相信那些有熱情、智慧以及雄心壯志的人在做的事情,就是未來。」Altman 說,因此,Y Combinator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預見了未來的市場趨勢及走向,或多或少可以說是提供給投資人一些未來投資的方向。舉例來說,多年前早在硬體公司還未誠為潮流之前 Y Combinator 就先行做了投資。

但是 Altman 也強調雖然思考未來是有價值的,但在過去的十年內,Y Combinator 絕對沒有試圖在社會企業、生物科技、比特幣及硬體領域做特別多的著墨,因為 Y Combinator 最初以及最終的目的都還是在「打造人們喜愛的東西」。

雖然我們很容易將投資人投資的公司與 Y Combinator 挑選的公司做連結,但是我們忘了,創投跟天使投資人並不能造就市場,真正造就市場的是那些創造出世人喜愛的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

下一步往哪走?實驗精神就是他們的 DNA

YC 女性創業者大會沒有一家公司會只想專注於做一件事情,Y Combinator 近十年來也不斷嘗試許多新的實驗,包括創立新創學校、舉辦女性創業家大會、甚至將目標轉移進入校園,欲培育還未出社會的新血,當然還有最近宣布針對概念期或原形期公司的「會員計劃」,而且 Y Combinator 每輪孵化的新創公司數量也在增加,2015 年甚至可以說是最活躍的一年,共有 222 家新創公司加入這個計畫。

大家很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推展新的計畫,資助更多新創公司全面擴張發展,是否會稀釋 Y Combinator 的本質?或是讓它變得太過龐大?

但 Altman 可不這麼認為認為,很顯然得,只要創業家認為值得,這個計畫就會一直推行下去,「這些活動都沒有改變 Y Combinator 的前進方向,我們一直盡可能試圖讓更多的創新化為可能。我們只是在不斷嘗試著達成 Y Combinator 的成長目標。」

正如同 Don Dodge 在他的一篇論文中提到的一樣, Combinator 扮演一個不斷遞迴的迴圈,它吸引了最好的創業家,因而吸引了最好的投資人,創造最高的價值,同時也吸引了最好的導師,然後再度吸引最好的創業家,一切都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想成功創業,靠自己最重要

雖然不是個普遍的現象,但是還是有人拒絕了 Y Combinator 這張價值連城的入場卷,社交網站 Snip.ly 成功的申請進入了這個計畫,不過隨即放棄了這個機會,為什麼?

這家公司的 CEO Michael Cheng 表示他不認為這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對的時機,同時他也建議所有的創業家們都應該要好好的思考以下這個問題:「一家新創公司會歷經很多階段,有些階段會比較需要達成 PMF(能夠讓每一週期顧客或用戶的成長率逐年上升或是達到一個平衡點),有些會需要專注於擴張用戶的版圖,更有些階段籌措資金是比較大的重點,像 Y Combinator 這樣的公司或許可以在每個階段都提供給新創公司們一定程度上的幫助,但是創業家們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公司目前到底位於哪一個階段。」

很多人將 Y Combinator 是為登上創業路上的光明頂,但是一家新創公司的成功與失敗並不僅僅取決於 Jessica Livingston、Paul Graham、Sam Altman 這些創辦人們,得到 Y Combinator 的投資也不能保證公司未來會一片光明,成功的關鍵因素最重要還是取決於創業家以及團隊的本身。

本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