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設計的核心:控制權

「股權是創始人的鎧甲,也是創始人的軟肋!」—可能是一位熱愛創業的小說家說的。

分別以投資人和FA的身份接觸了很多創業者,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規劃設計公司的股權?」 早起的創業者在這個問題上尤其迷茫,同時也看到許多成長期的公司,遇到股權的問題,大多數也是因為初創期沒有做好設計和規劃。

先推薦一下蘇龍飛老師的《股權戰爭》,有許多關於資本和股權的乾貨和秘聞。

以下進入正題


1. 股權的本質和股權設計的核心


股權的本質體現在兩個方面:

  • 股東獲取經濟利益的權利;
  • 股東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

股權設計的核心,我大膽又簡短的總結下:控制權。

控制權不僅僅影響公司的經營和發展,還影響到公司的資本結構、融資和投資、利益分配等等。無論是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和申音的分開、陳曉和黃光裕在國美的紛爭,雷士照明裡賽富和吳長江的對抗,追根溯源都落實到了控制權上。


2. 公司治理結構和股權比例


治理結構決定了公司的運營方式,這個並沒有太多靈活的設計,《公司法》已經規定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三個層次+一個監督」。

  • 第一層: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一些重大事項(董事會的選舉、募資投資、關聯交易、併購、解散清算、引入股東等等),都是需要股東會進行決議的。
  • 第二層:董事會,是股東會的執行機構,主要執行股東會的決議,以及一些公司普通事項(訊息披露、管理層組成、審計、公司制度等等),董事會可以直接做決定。
  • 第三層:經營管理層,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生產、行銷、採購等等)。
  • 監督層:監事會,由股東會選派,主要職責是監督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及時向股東會彙報(欽差大臣你惹得起?)。

公司治理結構的依據主要就是兩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

《公司法》是國家級別的法律,從頂層進行規範,同時也給企業充分的自治權,因此許多政策公司內部可以在《公司章程》中進行設計。

另外就是股權比例對於公司治理的影響,有幾個非常關鍵的股權比例節點:

  • 【1%】:基本沒什麼控制權了,唯一的武器就是法律,對於傷害自己權益的事情,持有1%的股東是可以發起訴訟的;
  • 【10%】:不大不小的股東,可以召開臨時的股東會和董事會,以及提議解散公司,但是在表決權上沒有控制力,主要就是可以把決策層一起組織起來進行討論;
  • 【33.3%】:也就是1/3以上,有對於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可以防止公司被惡意的形成絕對控股的局面,(「我就是不同意,反正法律保護我!」);
  • 【51%】:也就是1/2以上,可以被稱為控股股東(相對控股),對於需要股東會決議的普通事項(任命董事、對外投資、擔保等等),超過1/2的持股股東對這些可以進行足夠的掌控;
  • 【66.7%】:也就是2/3以上,可以被稱為絕對控股股東,基本上達到公司層面「權利的頂峰」,需要股東會決議的重大事項(修改章程、增資減資、公司解散等等),有2/3的股東投票就可以進行決定。

3. 股權設計的原則


【適當分配的原則】

主要是在初創期,創始人要足夠珍惜自己的股權。此時企業沒有很高的估值,但是正因為如此,股權才顯得非常的重要。

進行分配的時候有些要重點關注的:謹慎對待資源入股(是不可替代的資源嗎?是持續性的資源嗎?),創始人要控股(前面講了比例,1/2以上),對員工激勵不能太早(等企業有價值再激勵效果更好)。

【股權架構乾淨簡單原則】

基本上分為三種股權:創始人股權、員工期權、投資人股權。

隨著公司的發展,三種股權的比例是動態的,但是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通過估值、優先股、控制權條款進行一些列的區分。

【明確控制權和利益原則】

就是指「投票權」和「利益分配」,當然投票權更重要一些,因為和控制權相關。

【避免極端架構原則】

極端的架構,一個是「過於集中」,股權都集中在一個人或者少數人手中(像家族企業),股權結構太單一,是很難實現上市的,而且天花板也比較低。另一個就是「過於分散」,在未來企業決策上,會有比較大的風險。


4. 股權設計的流程


終於該說到一些相對實際的了!請看:

【第一步:確定目標】

首先要有個小目標,比如掙他1個億!

嗯,就算掙不到1個億,那就先把股權設計的目標定好吧。基本圍繞著四點展開:

創始人足夠控制公司/創始團隊的團結穩定/員工的激勵/投資者進入的空間

【第二步:確定基礎架構】

股權的架構還是挺複雜的,而且關係到未來IPO的合規性,建議咨詢專業律師進行設計。

粗曠的劃分一下,有一元化設計和多元化設計:

一元化:股權、表決權和分紅權一體化,股權比例決定一切!

多元化:股權、表決權和分紅權進行分離設計,不按照股權比例決定。

在互聯網創業圈,多元化的設計很重要,因為大部分公司都要經歷好多輪的融資,創始團隊很難保證股權不被稀釋,所以通過多元化的設計,確保創始團隊的權利非常重要。

【第三步:進行股權分配】

經過前兩部,現在可以「排排坐,分果果」了。記得回顧前面提到的原則,充分評估。

區分幾個不同的概念:股權、期權和限制性股權。

股權(給最核心的團隊,一般是聯合創始人);

期權(需要一定時間成熟才能行權,適合員工激勵來用);

限制性股權(帶有條件的,等於給股權留了收回的退路)。

【第四步:控制權的設計】

非常重要的控制權!

進行完上一步股權分配后,來看一下創始人還有多少股權在手裡:「2/3以上?不錯,老子說了算」;「1/2以上?也不錯,基本沒人管的了我」;「1/3以上?至少我可以投反對票」;「1/3以下,感覺公司不是自己的了,怎麼辦在線等,急」。

先別太擔心,很多需要重金支持的公司,創始人都很難維持相對高的股權,別忘了多元化的股權設計,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控制權,按照以下順序優先選擇:

股權層面:投票委託權/一種行動人協議/建立持股平台/AB股計劃/創始人一票否決;

董事會層面:確保和創始人保持一致的團隊佔據50%以上;

經營權層面:三個法寶(法人、公章、營業執照)握在手,公司就要跟我走;

產品層面:就是公司的核心資產,在互聯網公司尤其重要,因為許多資產是虛擬的(知識產權、客戶資源、重要賬號等)。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股權層面獲取控制權,這一點霸道總裁「劉強東」在京東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上市前通過「委託投票權」,上市后通過「AB股」的方式,使只有18%股份的劉強東成為了京東的絕對控股股東。

【第五步:員工的股權激勵】

通過股票將員工與公司緊密聯結,提高員工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畢竟從「給別人打工」到「給自家幹活」的轉變,帶來的動能是非常大的。

在這裡是一定會用到不同類型的股權的,不過多說了,我自己也在學習,之後可能會專門寫一篇學習總結。

【第六步:股權融資的設計】

關於股權融資,在互聯網商業的時代已經非常普遍了。

核心就是融資是要經過很詳細的設計的,首先融資的來源就有很多,其中涉及股權的就有:VC/PE、可轉換債、併購基金等等,建議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階段做好規劃。

現在一家初創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經過5輪以上融資,引入十幾家投資方是很正常的。

下面根據企業發展階段,給出一些參考:

  • 【公司成立】創始團隊100%,要有持股50%以上的大股東;
  • 【初創期】團隊70%以上,大股東持股1/3以上,拿出30%以下來引入天使投資或者風險投資,同時最好預留15%的期權池(創始人代持);
  • 【成長期】這時候創始團隊要保持50%以上的股權,拿出20%以下給新進入的VC或者PE,期權池可以適當擴大到20%;
  • 【成熟期】這時候企業可以準備上市了,創始團隊要確保IPO之後擁有34%以上的股權,這時候可以拿出10%以下引入IPO前的投資方,部分期權也可以到兌現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