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如何進行股權設計?

我們公司在不同階段遇到的股權問題是不一樣的,初創期遇到的股權問題是哪些,我們公司如何去進行估值以及我們如何尋找投資人,股權設計的步驟是什麼,每一個步驟著重哪一個點。

本文作者: 常珂,北博咨詢創始人、首席股權咨詢師、薪酬績效設計專家、企業全模塊頂層設計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京大學理學學士、中央財經大學管理學學士。常坷老師同時被多家公司聘為長期顧問。

一、股權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會問到我非常簡單的問題,股權是什麼?從商業角度來講,什麼是股權呢?

其實聊到股權,我們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公司,什麼是企業,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存在的組織,它是獨立法人,目的就是以盈利而存在的。它有點類似於房產,我們個人持有一個房產,我們表達是房產本,對於我持有一家公司,對外表達就是股權,只不過說公司一般來講都是由多個合夥人,多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創建的,那麼我們一般用股權來進行表達。

所以持有公司股權被稱為股東,股權是股東權利的一種表達,而股東擁有多種權利,比如說控制權,分紅權以及訴訟權。也就是說股權是個人資產的對外表達,房產用房產本,對於公司所持有的份額或者公司所持有權利的集合,是一種股權。我們一般用比例來進行表達。比如說張總佔有公司10%股權,他是小股東,比如說王老闆在公司持有80%的股份,他是大股東。

股權相關詞彙解釋:

第一個是控股股東:控股股東一般稱為持有公司51%以上比例的股權的股東稱為控股股東,因為他的決策機制決定它51%以上是過半數的,那麼就可以由他一個人說了算。重大事項需要三分之二以上通過才行。

第二個是合夥人:我們有一部電影非常火,叫中國合夥人,合夥人的理念,常規理念很簡單,能睡一張床,能吃一碗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奮鬥,掙錢了大家一起來分,這個是對合夥人民間的看法。法律上的合夥人定義跟我們理解的有些偏差,法律上有限合夥人和一般合夥人定義是對股東權利描述大小不同的合夥人,我們一般稱為一般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和我們常規理解的同股同權的合夥人是有所差異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大家可以按照日常所理解的,按照中國合夥人中的合夥人來理解。

第三個是顯名股東與隱名股東:我在工商註冊的能顯示我名字的稱為顯名股東,隱名股東是我實際上持有公司股份,但是我沒有在國家登記的系統裡面顯示,我稱為隱名股東。

第四個詞是控制權,控制權簡單說誰在公司裡面說話算話的那個股東是持有控制權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持有10%的股權,你發言權是很小的,這個權稱為控制權。

第五個詞是分紅權,分紅權是說你能分多少錢,我們公司今年掙了100萬,你能分多少錢,這個稱為分紅權。

第六個詞是股權戰爭,因為股權是你個人的資產,一種對外表達,房產都有人騙,股權作為一種資產仍然會有人騙你,只不過它更加隱秘,更加看不清,更加合法。因為我們知道對於上市公司而言10%的股權可能就價值好幾億,所以為了爭奪這個股權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紛,戰爭就會產生,這就是股權戰爭。

二、股權設計的重要性

我們了解了基本詞彙之外我給大家說一下股權設計的重要性。我們舉例說明。

(1)西少爺:

西少爺典型的結果,因為沒有簽協議,沒有簽合同,結果導致西少爺分成兩家企業,一家還叫西少爺,另一家叫稱為新西少。當初合夥創業的時候想法非常簡單有錢一起賺,錢怎麼分不知道,咱們都是兄弟,咱們先賺到錢再說。

結果就是因為沒有契約化,沒有寫協議,只是口頭表達。同時沒有想到公司發展那麼大,那麼快,結果出現有一個人想更多佔有公司利益。這個時候會出現我以前說過的股份比例我此時反悔了。但是我們都是合夥人,你侵佔我的利益我不干,既然我也有資源我出去單獨干一個,誰也不服誰。我們認為這家企業,如果這家企業股權能夠分配好,我相信西少爺今天是另外一個局面,比現在的兩家還要大或者說局面不一樣。

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一般都會有一個股東出去重新做可能性都會很小,所以會出現分裂的情況,如果當初契約化好的話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2)邏輯思維:

我們介紹第二個案例,邏輯思維,我們都知道邏輯思維特別火,我以前也收聽過,覺得挺好聽的,但是所有內容產生都是由羅胖產生和運營的,邏輯思維中所占的股權比例是15%,另一個占比是85%,這會產生什麼效果?最大的股東什麼活都不干,最小的股東干所有活,負責所有運營。

這會產生一個結果,不公平,雖然說當初談判是非常公平公正的,只能說在當時很公平公正,但是在後期不公平公正,為什麼?因為我幹了最多的錢後期只能分15%,我肯定不滿意。

最常見的是說我不幹了,我辭職了,出去開一家新公司,而且我的新公司主營業務和原來公司一模一樣,但是我們講羅胖和他合夥人和平處理了這個事情,羅胖單獨出來做這個事情,這個就是說公平是相對而言的,也就是說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它是公平的現象,在一段時間之後它可能不再是公平現象,涉及到股權重新劃分。重新約定的一種情況,尤其是這種付出和回報比例相差太大的這種情況。

(3)迅雷:

我們下面介紹第三個案例,迅雷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打起來了。

有人說母公司跟子公司怎麼能打起來,母公司讓子公司向東,子公司不得向東,讓它向西它不得向西,它還敢造反?答案就是敢造反。

我們先從管理學角度,先看表面原因,表面原因很簡單,母公司代表母公司的利益,子公司的利益肯定要符合母公司的利益走向才行,子公司說我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我所有利益肯定是維護我子公司利益走。

雖然說你母公司可以給我下達指令和指示,如果說母公司嚴重侵害我子公司利益我就可以不聽,這是管理學的角度,從利益角度,從人性角度就是這樣的。

第二是說,既然你是母公司,你應當有權利管我,這就涉及到公司治理裡面權利劃分的問題,就是說母公司對子公司控股比例太小,也就是說母公司說話不算話了。

我們簡單理解,一對母子,兒子翅膀硬了就可以不聽話,我們只能說母公司對於子公司持有股權的比例不夠高,控股沒有完全控股到,子公司就敢大發脾氣,跟母公司對著干,披露母公司種種不對,然後就打起來了。

最後結局是說母公司和子公司和平協商,如果不和平協商的話我相信對迅雷的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沒有好處。所以他們只能選擇談判來進行協商。

(4)《就算我的老公拿不到一分錢我也愛我的老公》

第四個案例,就算我的老公拿不到一分錢我也愛我的老公。

這個案例是微信公眾號發出來的,在知乎上討論非常火。這個案例也是創業中的一種現象。有關事實真相我們不去討論,我們只討論由老婆所發出的文章表達的觀點和看法,我相信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也就是說他的老公是做技術出身的,以技術為主。

當時進入到這家公司當時承諾是有股權的,但是現在要求他離職,並且公司股權持有量為0%,從人性角度講你這不是玩我嗎,當初你承諾給我ABCD,現在告訴我可以滾蛋了,我不重要了。但是我在你初創期重要性是有的,你現在又說不重要了,這很明顯是欺負我。

這種情況下也就是因為沒有契約化,沒有錄音,沒有憑證。

另外一點,從道德角度上講,這個創始人的道德可能在某些方面是不到位的。

從這些案例大家可以看出來,如果我股權設計不好,那麼它是有潛在風險的。很多企業會說常老師,股權設計能不能不設計,我們自己想一想學一學不就行了。

當然有學習力去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它最大問題是說它是一種風險,這種風險好比說你開車,如果說你開的路非常好,你的駕駛技術非常好,我們只能說你發生事故的幾率極其低,但是風險仍然有的。

股權設計也是一樣的,經過專家設計的,它的風險能夠降低,而並不是說能夠100%避免,總會遇到意外的情況。股權設計如果說你後期要做一個大型企業和長期企業,或者說連續不斷創業,那麼股權設計一定是你必須要學的一門學科,你要好好,深度去掌握它。

你們想想看公司是一個資產,它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在公司中最重要的是人,在所有人扮演的不同角色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人是股東。股東與股東之間,股東與公司之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我能分多少錢的問題,我付出了,我辛苦了我能分多少錢。

至於有人說辦公司是為了情懷,為了好玩,這個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公司就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如果說股權關係處理不好,股權激勵,包括其他股權的事情設計不好是有風險的。

三、公司在不同階段遇到的股權問題有哪些?

下面給大家說一下企業在不同階段所遇到的股權問題。企業在不同階段所遇到的股權問題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我們講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這裡把企業的發展期分為四個期限,衰退期就沒有在這裡面寫了。衰退期所遇到的股權問題會稍微少一點,就是清算。

前面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以及成熟期。

初創期也就是說,我有一個想法,有一個點子和機會,我想做一點東西,基於資本的角度我要把它打扮的花枝招展,我要找一個好的投資人把它嫁出去,這是初創企業。

成長期,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團隊了,已經有項目了,項目模型,商業計劃書已經有了,商業模式至少從理論上證明是可以行得通的。或者說我們已經有幾個客戶了,已經證明能掙到錢了。

擴張期,我這個時候商業我們模式是完全證明是可行的,雖然說看不清,但是它有一個大的趨勢表示它是可以的,我需要持續進行投入和投資,進行瘋狂的擴張。比如說我由一家店開到10家店,由10家店擴到100家店,或者說我需要對我的核心團隊進行股權激勵,或者說需要在不同地方開分公司和子公司進行持續的擴張。

成熟期是說公司的營業收入非常穩定了,除了轉型之外,公司如果現金非常豐富的話,這個時候我去上市,我去收購,我去增發,去掛牌,或者去轉型,或者去買買買或者賣賣賣,做一些資本相關運作的事情。或者說公司戰略和商業模式進行重新優化,這是在不同時期所遇到的問題。

下面簡單說一下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遇到的問題什麼樣。

**在初創期所遇到的問題,創過業的都知道,**你得有人,現在一人有限公司或者說個人獨資企業,這種公司雖然有,但是基本上很少說一個大企業只有一個人幹活的,所以一般來講你得有合夥人。

很多起步高的很簡單,我就是給錢,你來上班我給現金就好了,很多起步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現金,而且我想招最牛的人,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找核心的合夥人,達到利潤共享的形式。

找到合夥人之後你遇到問題是怎麼分的問題,現金能搞定的最好給現金,年薪100萬,50萬,我發就是,反正我有錢。第二是給不了你那麼多錢,比如說月薪5千,原本年薪100萬的人到你這是月薪5千,那怎麼辦?

只能送一部分股權,也就是我給你多少股權,我給你什麼性質的股權,給你期權,實股還是說分紅權,還是說僅僅是一個承諾,還是說什麼方式。我給你多少比例呢?你離職怎麼辦?你退出怎麼辦?這就是股權涉及的內容。

另外一個是公司章程,大部分操作是找一個代辦,你幫我辦一個某某企業,我給你三個欄位或者五個欄位,你幫我挑一個。同時給代辦說,我們沒有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我也不知道,你幫我弄吧。所以一般情況下公司章程都是由代辦機構或者由工商局的模板修改而成的,那個章程是一個很粗略的章程,它是一種一個大面的將裡面的權利和機構,控制權和分紅權是一個基本的描述,但是不夠細節,它是基於公司發一個標準模板,重點細節都沒有寫。

我們認為如果你隨便創一個企業或者本身做不大那還好,如果你的企業很重要,把風險降的很低,這個時候公司章程非常有必要認真設計一下。

下面是公司選擇註冊,有人說那不就是註冊有限責任公司就行了嗎,還怎麼樣。實際上公司有很多種類型,我們簡單劃分為企業、公司和組織。組織大家很好理解,大家也經常遇得到,比如說古代的工會,它就是一個組織,紅十字會是一個組織。像企業,有限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企業,企業現在用的很多的是基於一種投資性質的,有一些私募基金或者以投資為核心的大部分是以企業的形式來註冊。公司常用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對一般企業來說都會選擇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進行註冊。

對於一些明確上市野心並且表示公司必須要上市的,這種可以註冊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也沒有問題,但是沒有明確上市意願的或者看不清的我們建議選擇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比較好,後期可以改制。

成長期

成長期遇到一些股權問題,**這些問題在初創期也是會有的。第一個是為了寫一個商業計劃書,你的項目是什麼,你的項目怎麼去掙錢,你的項目怎麼盈利,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大部分人寫這個東西是給投資者看的,我這個項目為了做快或者基於互聯網的性質,它只能做快。所以這個時候我需要資金,我需要資金我需要寫商業計劃書尋找有錢的人給我投資,然後我釋放股權。這個時候是在初創期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成長期一般是A輪、B輪、C輪,一般融資C輪之後可能就不太好融了。為什麼?因為你到C輪還缺錢,你是什麼項目,如果你的項目好應該很盈利了。一般在A輪,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B輪是千萬,C輪是以億為單位。你已經融了好多錢了你告訴我還不能掙錢,你要麼商業模式有問題,要麼你看不清,要麼是你有問題。除了一些極其好的項目之外,比如說像京東,像OFO,它融資可以繼續融,因為大家可以看到它未來的趨勢。一般的項目輪次不會太多,這是成長期。

擴張期:

像互聯網企業是一個市場投放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各種管道和流量如何去燒錢。比如說像以P2P為例,P2P獲客成本接近800到2000的區間。如果推到2013年和2012年,P2P獲客成本一個是幾塊錢。這個時候你需要不斷擴張,需要拉客戶,所以你不斷去優化你市場模式,這是在互聯網企業。像一些實體企業,像連鎖加盟的或者開分公司,子公司的,這裡面也涉及到股權問題。連鎖加盟,最簡單是我給你一個加盟方案你給我交多少錢,10萬,20萬,你把錢給我,我給你一套加盟方案,加盟模式你加盟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創新的地方有很多,我可以給到你總部股權,我可以持有你一部分股權,你也可以持有我一部分股權,就是這種交叉持股。交叉持股在中國雖然是不允許的,但是我們在設計的時候是可以考慮的。像這種情況下,通過股權的方式能夠提高激勵的效應和效果,在連鎖加盟中也可以使用。

像分子公司設計,分子公司設計我們常用的是很簡單,我們找一個總經理不就行了,這種情況下效果是有限的,為了達到效果一般建立一個子公司,由總部控股70%,獎勵給總經理或者說公司的負責人30%的股權,這就涉及到跟股權相關的問題。比如說總經理辭職以後股權怎麼去辦,包括我們在裂變式創業當中,企業最核心的問題,一個是商業模式問題,另一個針對股權的問題如何去解決。如果說能把這個解決好,那麼讓你的擴張速度會擴張很多倍。

我再舉一個例子,還是以市場行銷為主,有些供應商和管道商,它雖然也買你的產品,對外銷售,但是不夠穩定,基本上是哪一個給我實惠大,哪一個優惠大我去賣誰的產品。那麼像格力空調,很簡單我做股權激勵,對所有的供應商做股權激勵,以後賣產品只能賣我的產品。為什麼?因為你賣我的產品股價會上漲,他能夠掙的更多。像管道方,為了長期綁定或者達成穩固的戰略性合作,我可以拿出公司1%甚至0.01%的股權給到你,以後我們就是長期的管道合作方,但是你以後要滿足我管道合作的要求,如果你達不到我管道合作的要求我有權收回0.01%的股權。這是擴張期的股權使用。

股權激勵含義就是是針對內部員工,一般在擴張期,對於小型的企業產出值高的一般是幾百號人,對於大型企業基本上會達到上萬人,這種股權激勵會表現出來。這個時候流失率會變得很高,股權激勵的核心作用是留人,還有是吸引人,還有是能夠激勵人,激勵更高產值,達到利潤分享這種計劃。如果說企業都這麼大,我們付出那麼多,公司也掙了好多錢,我還月薪拿幾萬塊錢肯定就說不過去了,這個時候通過股權激勵進行深度的綁定,讓企業達到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進行發展。成熟期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我們稱為IPO,IPO就是發行股票,這個時候股份的詞彙變成股票,設立股本多少多少億進行發布,這也是進行股權的一個問題。

股權收購,我們在資本運作中一個稱為資產收購,一個稱為股權收購。資產收購是說我把你東西買回來,我給你10塊錢,兩顆大白菜賣給我。現實中表現是我給你兩個億,兩家企業的固定資產或者說你的資源賣給我就好了。另一個是股權收購,你把你們100%的股權我全部收購,你變成我子公司,然後我給你付現金加股權加其他條件進行換血。增發也是一種,企業在掛牌上市之後股票是流通的,為了進一步融資,我們可以增發股票,增發股票就是進一步融資的行為。公司在不同階段遇到不同股權問題,是貫穿到企業整個成長的流程中和過程中。

其實最重要的階段是在初創期,如果說初創期股權設計不好,後期進行修改的時候是很麻煩的。

為什麼說麻煩呢?

因為前期你一個人或者你有三個合夥人,三個合夥人溝通這件事情是很簡單的,包括這些特約條款約定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後期有更多投資人進來的時候,投資人是有要求的,不是說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遇到的問題或者達成一個決策和溝通就會很長。所以我們講能夠在公司發展的開始就對股權有一定的了解,將股權中遇到的巨大風險的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比如說我們在股權戰爭之中,因為爾虞我詐,去聘請律師事務所去解決股權糾紛的問題。尤其上市公司,起步價是2千萬起,也就是說人家律師事務所幫你解決這些問題就是2千萬起,沒這個錢人家都不幫你解決,這個時候得不償失了,而且問題特別複雜。這就好比說看病,我沒病的時候把它治好,後期可能就更沒有病了。等到你到癌症期的時候再來治,會很痛苦,會很辛苦,要花更多的金錢和更多的心力來解決這件事情,所以大家心裡有這個底就好了。

常珂,北博咨詢創始人、首席股權咨詢師、薪酬績效設計專家、企業全模塊頂層設計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碩士、北京大學理學學士、中央財經大學管理學學士。常坷老師同時被多家公司聘為長期顧問。

四、公司估值簡單方法五種有哪些?

給大家介紹公司估值的五種簡單方式。企業家經常問我一個問題,我公司到底值多少錢,我註冊資本是100萬,那我是不是估值就100萬呢?我說可以這麼說也可以不這麼說,這要跟你公司的凈資產相關和跟你公司未來的發展能力相關,不能簡單說你註冊資本100萬,估值就是100萬。

這個不多說了下面跟大家說一下五種常用的方式。

第一個是行業慣例法。

行業慣例法在我們風投圈用的比較多一點,天使投資是50萬到100萬這個區間,比例是5%到10%,這是行規,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天使輪一般金額不高。在下一輪,在A輪的時候一般是100萬到500萬之間,這個時候比例是5%到15%這個區間,這個在A輪。在B輪一般會上升到千萬的水平,1千萬到5千萬,有的甚至更高,比例是低於10%。到C輪一般是億為單位,有的行業做的不錯,做的大一點的,以美金為單位。比如說幾千萬美金或者幾億美金,比例也是不等的。有人說我還聽說(英文)A公司,還有說C第二輪融資,這是什麼情況?有的特別好的項目總是會有追加的情況,有的投資人求著你投你的項目,但是你的融資已經到位了,多餘的錢怎麼辦?說C輪融資吧又達不到C輪融資的額度,B輪融資已經融完了,這個時候以追加的形式走。

還有最常見的問題是我種子和天使有什麼區別?其實嚴格意義上它是一種詞彙和說法,基於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只要能夠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就行了,沒有必要糾結天使和種子到底有什麼區別。有的企業直接上A輪了,天使和種子不需要,所以這個大家理解一下。

第二種方式是談判可售法

我說你投資多少?不知道,我說你盈利多少?不知道,你預計收益多少?不知道,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你讓我怎麼給你估值呢。這個時候我怎麼問,比如說我常老師非常有錢,好幾個億,我現在想把你的企業以及和你這個人,以及你的同事全買下來,你花多少錢賣?他說我200萬願意賣,我說那就好了,你企業估值就是200萬。這個200萬到底准不準呢?答案是不好說,我們稱為是可參考值,這個時候你可以和各個投資人進行談判,給他們說說我估值200萬,這個投資人會給你反饋說,怎麼可能,你什麼企業就值200萬,或者人家投資人都不說話覺得這麼便宜啊。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反饋,就是可售法,就是你願意花多少錢將你的公司賣掉,這也是一個估值。還有是談判的問題,很多估值是談出來的,如果你會講故事,你會說話,讓投資人講的很興奮,很明顯估值是往上走的,往上升的,你要了解風投在想什麼,你講的,這個時候談判會溢價的。

我們一般講找風投其實就是就是嫁老公,你要找一個好老公的話你要打扮的花枝招展,非常漂亮。有的老公喜歡可愛的,那你要裝可愛一點,有的老公喜歡長頭髮的,那你趕緊接一個頭髮。我們商業計劃書包裝就是這種情況,你要了解他們,那談判過程中就會佔有優勢。但核心還是在於你的商業模式和團隊,其他的只是一種技巧而已。

第三個是成本重置

比如說實體店,我開一家美容店,你房租多少,雇的員工多少錢,你買的瓶瓶罐罐值多少錢,儀器多少錢,你成本全部加起來多少錢。比如說你開一個店預計一年消耗成本100萬塊錢,成本從事法是說100萬整,我們給你的成本是100萬,在適當時候可以溢價。適當情況下給到1.5倍到2倍的溢價都沒有問題。成本重置法,一般這種估值會偏低。

第四種方式是市盈率法

這也是常用的方式。上市公司炒股有一個市盈率的值,市盈率的值是對公司利潤的一個表達,我們一般用市盈率的倍數,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倍數是50倍,乘以你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或者說過往12個月的利潤。舉例比如說我每年公司凈利是100萬,市盈率我參考一下同類公司市盈率,比如說20倍,我的利潤100萬,我乘以20倍就是2000萬。這個市盈率的大小跟企業規模大小有影響,我們一般小型企業,初創企業是取上市公司市盈率的10%到20%。在成長期會取20%到40%,在成熟期一般會取到50%甚至更高。如果你的規模和上市規模是同等規模,那麼上市公司市盈率也同樣適用於你。

第五種方式是投資回報率法

因為我們服務了很多客戶都是初創型企業,他們會做眾籌的融資,所以這些小的投資方很簡單,我給你投10萬塊錢你告訴我,每年給我分多少錢就行了,市盈率不懂,估值不懂,百分比不懂,什麼都不懂,你告訴我什麼時候回本,每年分多少錢,他們什麼都不管。你要跑了怎麼辦,你做不好怎麼辦,所以經常問這些問題。這個時候我說很簡單,餘額寶的年化收益率是4%,私募基金不好說,10%,負10%到正10%都有可能,股市是正50%到負50。如果說你的規模和上市規模是同等規模,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同樣適用於你,也不用縮小了。

銀行長期的收益差不多也能達到3%、4%,我說你這個回報率我們一般設10%到15%,我說這是還算可以的回報率。P2P不好說,很不穩定,說不好就跑路了,你這個是股權投資。舉例,我給你設計的投資回報率是10%,如果說你投資10萬塊錢,你的年化收益率是10%,也就是說你當年可分配利潤應當是1萬塊錢。所以,我們用公司當年的利潤除以10%,也就是我們公司的估值。舉例,比如說你年利潤100萬,你的年化收益率10%,我們給它估值1千萬,所以按照投資回報率法給項目估值,告訴它你投我這裡10萬錢,有的嚴格一點,我20%以上,五年回本。或者說一聽五年回本覺得好長時間,所以這個時候也涉及到談判技巧的問題,或者說你們講的渲染的技巧是什麼,讓他知道這是很值得的。

五、如何尋找投資?

1. 通訊錄、微信好友、公司員工推廣

2. 粉絲

3. 招商會

4. 創業者社群(黑馬會、希歐網、當地創業社團)

5. 各種管道宣傳(如自媒體、微博花錢推廣、曝光率)

6. 認識企業家、投資家(投資性聚會、商會)

7. 大平台演講,分享知識附帶賣公司

六、股權設計的三個門檻?

下面再說一說股權設計的三個門檻。

一、核心控制人:一個公司要走的長遠,就必然要有一個核心的靈魂人物,也被稱為是核心的控制人,一般主要通過股東會實現對公司的控制。從法律上,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是保持67%的控制權!

二、內外部利益平衡:一家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涉及五類,分別是內部員工、外部客戶行業競爭者、合作者、投資者。因此除了考慮內部相關者的利益,還要考慮外部相關者的利益,爭做一個動態的平衡。

三、協議條款設計:針對各種股權融資協議,員工激勵協議,公司章程,投資協議等各種協議,需要做好相應的條款設計,沒有設計的條款等於沒有設計企業的未來。一旦當出現「互黑」的情況,難於防範。

七、股權設計的十個步驟有哪些?

股權設計

1. 公司選擇與公司架構

2. 公司估值

3. 股權架構設計

4. 進入設計/股權比例劃分 (財務投資者、聯合創始人、資源貢獻者、免費贈予、股權激勵預留)

5. 退出設計

6. 控制權設計

7. 股東十大權利設計

8. 限制性條款設計

9. 權利機構和分工職責設計

10. 動態股權調整

Joel Spolsky: 創業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權?[轉]

創業網友提問:
我有一個新的社會網路應用的構想。我並不期望這個應用可以獲得巨大成功,但我想還是有些潛力的。我找過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過這個想法,他們都十分喜歡這個構想。還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為合作夥伴加入一起進行開發,把想法變為一個可用的軟體。
我無法用自己的錢給他們支付工資(他們也不期望那樣),而且大家都打算把這項工作作為我們平時晚上或周末的業餘項目。因為我認為這個想法有潛力可以變為成功的企業,我想從目前這個階段開始,就解決企業所有權/薪酬的問題,免得將來因為沒界定清楚導致真正的問題。我傾向於把公司所有權在我們三個創始人當中平分,而且基於這個分配規則來確定將來盈利后如何分配。這個選擇對嗎?如果對,怎麼才算公平的股權分配?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而且已花了不少時間做規劃(而且我很確定我將自己負擔所有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所以我感覺我應該理所當然持有更大的股權。這個要求是否合理?
我還同時企圖想辦法按付出的努力來激勵我的合夥人。我不擔心有人加入后什麼都不干,但我的確認為我們當中有一個或多個人也許將十分努力付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如果情況是這樣,我想這類合夥人應該獲得更多的股份。在規劃股權架構方面,您有何建議?

Joel Spolsky回答: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對這個為題給出這個世界上最詳細的回答。我希望,將來如果這個罈子上有人問到類似的問題,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
**最重要的(股權分配)原則: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擁有大的股份更有價值。**在一個創業公司,幾乎所有可能會出錯的地方都會出錯,而且會出錯的問題當中最大最大的問題是創始人之間巨大的、令人氣憤的、吵到面紅耳赤的關於「誰更努力工作」的爭論,誰擁有更多股份,誰提出的想法等等。這也是我總會與一個朋友50-50平分一個新公司的股權,而不是堅持自己擁有60%的股權,因為「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為「我比你更有經驗」,或者任何其它原因。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把股權拆分為60-40,公司將在我們(創始人)不斷爭吵當中走向失敗!如果你只是說,「去他媽的,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正確的股權分配比例,我們還是像哥們兒那樣50-50平分」,你們將繼續是朋友而且公司將生存下去。
所以,我鄭重向大家推出:Joel的適用於任何創業公司創始人完全公平劃分股權的秘笈!
為簡單起見,我將假設你們不打算拿風險投資,而且你們將不會有外來的投資人。隨後,我再解釋如何處理風險投資,但目前我們暫時假設沒有投資人。同樣為簡單起見,我們臨時假設所有創始人都辭掉了他們的全職工作,而且同時開始全職為新公司工作。隨後,我再解釋如何處理後來加入的創始人。
來啦,原則是這樣的:隨著你們公司的成長,你們將一層一層/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員工。公司的首批員工就是第一個創始人(或者第一批創始人)。也許有1個,2個,3個或者更多,但你們都同時開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們要冒一樣的風險……例如辭掉你們的工作加入一個未被市場認可的新公司。
第二批進來的人就是首個(批)真正的員工。當你聘任這批人時,你已從某個來源獲得現金(投資人或者客戶,這個無所謂)。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風險因為他們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拿了工資,而且,老實說,他們不是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是加入公司打工的。
第三批的人是更後來加入到員工。他們加入公司時,公司已運作得不錯。
對於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約1年將進來一「批」員工。當你的公司規模大到可以賣給Google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員工也許已經有了6批:創始人1批,員工大約5批。每一批員工人數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許有2個創始人,第二批當中有5名最早的員工,第三批有25名員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員工。越遲加入公司的員工需要冒的風險越低。
好啦,你將這樣利用上述訊息:創始人應該最終拿整個公司大約50%的股份。首層下面的5層員工的每一層最終都分別分到大約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層的員工都將平分這10%的股份。
例子:

  • 2個創始人啟動公司。他們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總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個創始人拿一半。
  • 第一年,他們聘用了4名員工。這4名員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總市值按6000股算。
  • 第二年,他們又聘用了一批20名員工。這些員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們獲得更少股份因為他們要承受的風險更少。因為公司給每一批員工派發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們每人拿到50股。
  • 直到公司員工有了6批,你已給出10000股。每個創始人最終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個員工「層級」持有10%的股份。所有員工當中,最早進入公司的員工,因為他們與遲來的相比要承擔的風險最大,在所有員工中持有最多股份。

靠譜嗎?你不必嚴格按照這個公式來規劃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設立不同的資歷「層」,最高的層級中的員工承受最大的風險,最低層層級的員工承擔最少的風險,而每個「層」的員工平分公司分配給這個層級的股份,這個規則神奇地讓越早加入到員工獲得越多的股份。
使用「層級」的一個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資歷」。你的頂部層級是公司創始人,再下一層,你需要預留一整層給將來招聘牛逼哄哄並堅持需要10%股份的CEO;再下一層是給那些早期進來的員工以及頂級經理人的,等等。無論你如何組織你的層級,它們應該是設計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產生紛爭。現在,你搞定了一個公平的份股系統,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你必須執行「股份綁定(vesting)。股份綁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須在公司做夠起碼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創始人)。好的股份綁定計劃一般是頭一年給25%,然後接下來每個月落實2%。否則,你的合作創始人將加入公司3個星期后跑掉,然後7年後又出現,並聲稱他擁有公司的25%的股份。**沒有「股份綁定」條款,你派股份給任何人都是不靠譜的!**沒有執行「股份綁定」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後果可以十分嚴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個創始人沒日沒夜地工作了5年,然後你發現有些混蛋加入后2個星期就離開,這混蛋還以為他仍然擁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為他工作過的那2個星期。
好了,讓我們清理一下整個設計藍圖中沒搞定的小問題。**如果你的公司融資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資可以來自任何方向,一個天使投資人,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簡單:新的投資將「稀釋」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們有2個創始人,我們給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們每人擁有公司的50%股份,然後我們找了個風投,風投提出給我們100萬換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2500股。所以,你發行2500股給了風投。風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個創始人各持1/3。就這麼多。如果並不是所有早期員工都需要拿工資,怎麼辦?很多時候,有些公司創始人有不少個人積蓄,她決定公司啟動后的某個階段可以不拿工資。而有些創始人則需要現金,所以拿了工資。很多人認為不拿工資的創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為創業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問題是,你永遠不可能計算出究竟應該給多多少股份(作為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這樣做將導致未來的紛爭。**千萬不要用分配股權來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你只需要針對每位創始人拿的工資做好記帳:不拿工資創始人就給她記著工資「欠條」。當公司有了足夠現金,就根據這個工資欠條補發工資給她。接下來的幾年中,當公司現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當完成第一輪風險投資后,你可以給每一位創始人補發工資,以確保每一位創始人都可從公司得到完全一樣的工資收入。
**創業構想是我提出的,難道我不應該多拿股份嗎?**不拿。構想基本上是不值錢的。僅僅因為提出創業構想就獲得更多股權,因此導致紛爭是不值得的。如果你們當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創業構想,但你們都同時辭工並同時開始創業,你們應該拿同等的股份。為公司工作才是創造價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時候突發奇想的「創業點子」根本不值什麼錢。
**如果創始人之一不是全職投入創業公司工作,該怎麼辦?**那麼,他(們)就不能算是「創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一個人不全職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創始人。任何邊乾著他們其它的全職工作邊幫公司幹活的人只能拿工資或者工資「欠條」,但是不要給股份。如果這個「創始人」一直乾著某份全職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風投,然後辭工全職過來公司幹活,他(們)和第一批員工相比好不了多少,畢竟他們並沒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樣的風險。
**如果有人為公司提供設備或其它有價值的東西(專利、域名等),怎麼處理?**很好啊。按這些東西的價值支付現金或開個「欠條」咯,別給股份。你準確算一下他給公司帶來的那台電腦的價值,或者他們自帶的某個聰明的字處理專利的價格,給他們寫下欠條,公司有錢后再償還即可。在創業初期就用股權來購買某些公司需要的東西將導致不平等,紛爭和不公平。
**投資人、創始人和僱員分別應該擁有多少股份?**這都要看市場情況來確定。現實地看,如果投資人最終獲得超過50%的公司股權,創始人將感覺自己不重要而且會喪失動力,所以好的投資人也不會這樣干(拿超過50%的股權)。如果公司能依賴自我積累來發展而不依靠外來投資,創始人和員工一起將擁有公司100%的股權。有趣的是,這樣的安排將給未來投資人帶來足夠的壓力,以平衡投資人與創始人/員工。一條老經驗是:公司上市時(當你雇傭了足夠的員工而且籌集了足夠的投資后),投資人將擁有50%股份,創始人+員工將擁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熱門的網路公司而言,他們的投資人最終擁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
結論
雖然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原則這個問題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但是你得盡可能讓它簡單化,透明化,直接了當,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這樣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
文章來自http://www.bookandman.com/2011/05/01/joel-spolsky-fair-startup-ownership-split/

我個人比較同意這樣的方案,方案核心思想就是行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

1.企業在不同階段遇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

①在企業的的初創期,公司遇到的問題不複雜,就是不同的合夥人擁有共同的願景,共同干一件事情,只涉及到合夥人如何進入,如何分配,如何退出的問題。不嚴謹的話,可能有一個口頭約定就開幹了,嚴謹的話,會簽訂好相應的協議,做好約束,一樣開干。如西少爺因為沒有協議導致分家的案例(肉夾饃);

②在企業成長期的時候,企業可能需要快速的擴張,可能需要一定的融資,這個時候就需要商業計劃書(BP)和融資總監(FA),同時面臨著公司如何估值,投資者對公司評價的問題。在整個商業模式中,其中的交易結構可能是重中之重,需要慎重考慮。

③在企業擴張期間,公司可能具備了足夠的盈利能力,但想公司進一步發展和延續,就面臨著分錢(分權)的問題,也就是股權激勵的問題,不股改公司做不大。(華為就是股改成功的最佳案例)

④企業在成熟期的時候,創始人面臨不斷的資本進入,股權的稀釋,需要對公司的控制權進行安排,避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如雷士照明、國美之爭、山水水泥之爭)

⑤在企業有計劃上市的時候,遇到的問題是管理水平提升和資本市場上規則的問題,因為不懂資本規則而導致創始人被坑的案例也不再少數。

詳見:如何在企業的不同成長階段做好公司股權設計?乾貨滿滿? - 知乎

通俗點說,股權分配實際就是「分江山」,而分江山的前提是得有江山可分。
因此,股權的分配,應有利於團結大家一起努力去「打江山」。股票本身是虛無的,完全不值錢。打不下江山,公司的事業做不大,窮得響叮噹,拿的一堆股票其實就是一堆廢紙。

1. 創業團隊與早期投資人股權分配:區別對待

ABC既出錢,又參與創業,可以考慮作為初始創業團隊。ABC應該拿公司股份的大頭,比如85%;
CD只出錢,不參與創業,只能算是公司早期的小天使,可以考慮拿公司股份的小頭,比如,15%。
前期只出小錢不參與創業的小天使,如果拿著大把股票,其他創業團隊激勵不足,很難長期吭哧吭哧任勞任願把事業做大。事業做不起來,拿一堆股票有啥用。

2. 創業團隊內部分配:貢獻與兌現
(1)根據貢獻分股:出資只是股權分配的考量因素之一。早期創業企業通常啟動資金不大,出資多少甚至不是股權分配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請考慮根據創業團隊預期的貢獻大小分配股權。
(2)股權兌現機制:初創團隊是否匹配,是否能長期在一起打天下,有待考驗。請考慮如果創業團隊中途離職對公司的影響。因此,請考慮對創業團隊的股權設定兌現機制,比如,第1年兌現15%,第2年30%,第3年30%,15%。

3. 后投資人股權:代持預留

對於公司後續融資所需出讓的股權,約定由某個主要創始股東代持,或創始團隊按照持股比例代持。

4. 激勵股權

除了主要創始團隊,公司發展中後期通常還需要引入管理層與核心技術人員。通常占公司股權5-15%。可以約定由某個主要創始股東代持,或創始團隊按照持股比例代持。

5. 欠債與股權處理

創始團隊成員不拿工資,可以考慮讓公司打欠條,不直接與股權掛鉤。
如果該不拿工資的創始團隊成員對公司預期貢獻大,但實在拿不出投資款,那可以考慮折現成投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