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了頂級的「高級珠寶」(High Jewelry)品牌、標誌性的設計師品牌、當代潮流引領者,以及大型主流市場品牌,以提供對整個行業的全面視角。
頂級珠寶與標誌性奢華品牌 (High Jewelry & Iconic Luxury Houses)
這些品牌代表著工藝、傳承和價值的巔峰,通常擁有服務皇室貴族的悠久歷史。
品牌名稱 | 品牌描述 | 價值主張 | 創立年份 | 公司規模 | 國家 |
---|---|---|---|---|---|
Cartier (卡地亞) | 法國頂級珠寶腕錶品牌,以Love手鐲、Trinity戒指和Panthère美洲豹系列等標誌性設計聞名。被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 | 永恆的奢華、標誌性且一眼可辨的設計,以及無與倫比的皇室與名人傳承。 | 1847 | 全球集團 (Richemont 歷峰集團) | 法國 |
Harry Winston (海瑞溫斯頓) | 被譽為「鑽石之王」的美國品牌,以收購和切割世界上最著名的寶石(包括希望之鑽)而聞名。 | 極致稀有與卓越的鑽石、登峰造極的工藝,以及紅毯上的璀璨魅力。 | 1932 | 全球集團 (Swatch Group 斯沃琪集團) | 美國 |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寶) | 以其異想天開、充滿詩意的自然風格設計及「隱密式鑲嵌」等技術創新而備受讚譽。Alhambra四葉草系列是全球標誌。 | 富有詩意和女性柔美的設計、故事性的系列作品,以及創新的寶石鑲嵌技術。 | 1896 | 全球集團 (Richemont 歷峰集團) | 法國 |
Bvlgari (寶格麗) | 義大利品牌,以其大膽的建築感設計、鮮豔的彩色寶石和古希臘羅馬靈感而聞名。Serpenti蛇形系列是其傳奇之作。 | 大膽的義大利式魅力、對彩色寶石的精湛掌握,以及獨特而強有力的設計。 | 1884 | 全球集團 (LVMH) | 義大利 |
Tiffany & Co. (蒂芙尼) | 美國奢華品牌的象徵,以其訂婚戒指、純銀飾品和標誌性的「蒂芙尼藍」禮盒而聞名於世。 | 令人嚮往的美式奢華、標誌性的品牌形象,以及代表永恆優雅與浪漫的傳承。 | 1837 | 全球集團 (LVMH) | 美國 |
Graff (格拉夫) | 英國珠寶商,是頂級品質、大顆且完美無瑕的鑽石和寶石的代名詞。垂直整合的公司,掌控從開採到銷售的每一步。 | 無可比擬的頂級巨鑽來源,專注於投資級別的珍稀寶石。 | 1960 | 501-1,000 名員工 | 英國 |
Piaget (伯爵) | 瑞士的腕錶與珠寶雙料大師,以其超薄機芯和華麗創意的「Piaget Society」時期設計著稱。 | 頂級製錶與頂級珠寶的融合,兼具奢華與優雅的設計風格。 | 1874 | 全球集團 (Richemont 歷峰集團) | 瑞士 |
Boucheron (寶詩龍) | 首家進駐巴黎芳登廣場的珠寶商,以其自由奔放、創新的高級珠寶聞名,常以自然和動物為靈感。 | 巴黎高級訂製時裝的精神、技術創新,以及對自然的大膽藝術詮釋。 | 1858 | 全球集團 (Kering 開雲集團) | 法國 |
Chopard (蕭邦) | 瑞士家族品牌,在奢華腕錶和珠寶領域同樣享有盛譽,尤其是其「快樂鑽石」系列和頂級的紅毯作品。 | 獨立精神、符合倫理的奢華(公平採礦黃金),以及充滿喜悅與優雅的美學。 | 1860 | 1,001-5,000 名員工 | 瑞士 |
Chaumet (尚美巴黎) | 曾是拿破崙皇后約瑟芬的御用珠寶商,這家巴黎品牌在創作貴族皇冠和情感珠寶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 | 巴黎皇室的傳承、冠冕製作大師,以及優雅的自然主義創作。 | 1780 | 全球集團 (LVMH) | 法國 |
Buccellati (布契拉提) | 義大利品牌,以其豐富的織物質感雕刻工藝脫穎而出,令人聯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織物與藝術。 | 透過手工雕刻技術展現無可取代的工藝,在金屬上創造出獨特的蕾絲般效果。 | 1919 | 全球集團 (Richemont 歷峰集團) | 義大利 |
Mikimoto (御木本) | 養殖珍珠的創始者。作為日本品牌,它是最高品質和光澤珍珠的權威。 | 世界上最頂級的養殖珍珠、卓越的品質標準和永恆優雅的設計。 | 1893 | 1,001-5,000 名員工 | 日本 |
De Beers (戴比爾斯) | 作為「鑽石的故鄉」,該品牌利用其超過130年的鑽石專業知識,創造出頌揚鑽石自然之美的珠寶。 | 來自源頭、無可匹敵的鑽石專業知識,保證無衝突且高品質的鑽石。 | 1888 | 501-1,000 名員工 (珠寶部門) | 英國 |
Fabergé (法貝熱) | 為俄國沙皇打造奢華帝國復活節彩蛋的傳奇創作者,現今創作具有豐富多彩傳承的高級珠寶和時計。 | 藝術珍品的傳奇之名,提供色彩豐富、充滿驚喜且華麗的珠寶設計。 | 1842 | 51-200 名員工 | 英國 |
Verdura | 具有歐洲貴族血統的美國珠寶商,因可可·香奈兒和葛麗泰·嘉寶等客戶而聞名。以大膽、自然的設計著稱。 | 具有歷史性、大膽且充滿藝術感的設計,擁有傳奇的名人與上流社會淵源。 | 1939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JAR | Joel Arthur Rosenthal。一位神秘、極度排外的巴黎珠寶商,其獨一無二的作品被視為藝術和密鑲工藝的傑作。 | 極致的獨特性與藝術性;僅為特定客戶提供預約,方能購得其作品。 | 1978 | 小眾 / 精品店 | 法國 |
高級與設計師珠寶 (Premium & Designer Jewelry)
這些品牌以其強烈的設計風格、高品質的材料而聞名,定位於令人嚮往的奢華市場。
品牌名稱 | 品牌描述 | 價值主張 | 創立年份 | 公司規模 | 國家 |
---|---|---|---|---|---|
David Yurman | 美國設計師品牌,以其標誌性的Cable手鐲聞名,扭轉的螺旋紋設計是其系列的核心。 | 藝術驅動的設計、標誌性且百搭的Cable繩纜元素,以及平易近人的美式奢華。 | 1980 | 1,001-5,000 名員工 | 美國 |
Pomellato (寶曼蘭朵) | 米蘭品牌,開創了「高級成衣」(prêt-à-porter) 珠寶的概念。以其光滑、多彩的凸圓面切割寶石而聞名。 | 非傳統的米蘭風格、對彩色寶石的精湛掌握,以及現代、可疊戴的設計。 | 1967 | 全球集團 (Kering 開雲集團) | 義大利 |
Messika (梅西卡) | 現代巴黎鑽石珠寶品牌,以其當代、適合日常佩戴的設計聞名,特別是其帶有滑動鑽石的「Move」系列。 | 透過創新和現代設計,讓鑽石與現代女性的生活緊密結合。 | 2005 | 201-500 名員工 | 法國 |
Georg Jensen (喬治傑生) | 擁有百年歷史的丹麥設計品牌,以其新藝術運動的傳承和永恆的斯堪地那維亞銀飾及器皿而備受讚譽。 | 永恆的北歐設計、卓越的銀器工藝和低調的優雅。 | 1904 | 1,001-5,000 名員工 | 丹麥 |
Damiani (玳美雅) | 義大利家族品牌,以其精湛的工藝聞名,曾多次榮獲「鑽石國際獎」。 | 卓越的義大利設計、屢獲殊榮的工藝,以及家族傳承的品質保證。 | 1924 | 501-1,000 名員工 | 義大利 |
H.Stern | 巴西領先的珠寶商,以其獨特的設計和對巴西彩色寶石的推崇而聞名。 | 靈感源自藝術與文化的獨特設計,專注於獨特的彩色寶石。 | 1945 | 1,001-5,000 名員工 | 巴西 |
Stephen Webster | 英國設計師,以其叛逆的搖滾美學、精湛的工藝和對彩色寶石的大膽運用而聞名。 | 帶有「搖滾」態度的前衛哥德式奢華,以及無可挑剔的英國工藝。 | 1989 | 51-200 名員工 | 英國 |
Fred (斐登) | 巴黎珠寶商,以其「Force 10」系列聞名,該系列將航海鋼纜與金質扣環結合,體現了休閒時尚。 | 靈感源自法國蔚藍海岸的運動休閒優雅風,融合了珍貴與工業材料。 | 1936 | 全球集團 (LVMH) | 法國 |
Ippolita | 義大利裔美國設計師,倡導「既時尚又經典」的珠寶,專注於色彩繽紛、易於佩戴的作品。 | 輕鬆的日常奢華、充滿活力的色彩,以及為佩戴和疊戴而設計的手工品質。 | 1999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Repossi | 義大利珠寶世家,現總部位於巴黎,以其極簡、建築感和前衛的設計聞名,常利用負空間進行創作。 | 為現代時尚前衛消費者設計的建築感和知性珠寶。 | 1957 | 51-200 名員工 | 義大利 / 法國 |
Wellendorff (華洛芙) | 德國家族企業,以其絲般柔滑的手工金絲編花項鍊和可旋轉的琺瑯戒指而聞名。 | 無與倫比的「德國製造」品質與工藝,創造出觸感與視覺獨特的作品。 | 1893 | 51-200 名員工 | 德國 |
Ole Lynggaard | 丹麥家族企業,丹麥皇室的御用供應商,以其波希米亞奢華風格的設計和高品質工藝著稱。 | 帶有波希米亞精神的北歐奢華、無可挑剔的工藝和自然靈感的設計。 | 1963 | 201-500 名員工 | 丹麥 |
Lalaounis | 希臘珠寶商,以復興古希臘金匠工藝而備受讚譽,創造出華麗的18K和22K黃金珠寶。 | 與希臘歷史和神話的深厚連結,以及大師級的手工錘擊金工藝。 | 1969 | 51-200 名員工 | 希臘 |
Tasaki (塔思琦) | 日本頂級珠寶商,日本少數的De Beers看貨商之一,以其高品質珍珠和現代前衛的鑽石設計而聞名。 | 將最頂級的日本珍珠與前衛、高級時尚的鑽石設計融為一體。 | 1954 | 1,001-5,000 名員工 | 日本 |
Fernando Jorge | 駐倫敦的巴西設計師,以其性感、有機且極具現代感的設計著稱,使用當地採購的寶石。 | 悠閒的性感與卓越的技術,捕捉了巴西的輕鬆精神。 | 2010 | 小眾 / 精品店 | 巴西 / 英國 |
Suzanne Kalan | 美國設計師,以其「Fireworks」煙火系列聞名,該系列將訂製切割的長方形鑽石以看似隨機卻完美鑲嵌的方式排列。 | 憑藉其標誌性的長方形寶石「煙火」鑲嵌,展現獨特而動感的美學。 | 1988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Anita Ko | 洛杉磯設計師,為現代女性打造當代奢華的高級珠寶,深受名人喜愛。 | 現代、適合佩戴的奢華,專注於品質和日常鑽石必需品。 | 2006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Sophie Bille Brahe | 哥本哈根設計師,以其充滿詩意、故事性和極簡主義的高級珠寶聞名,常以現代方式運用珍珠。 | 北歐極簡主義與詩意故事的融合,以及對經典珍珠的現代詮釋。 | 2011 | 11-50 名員工 | 丹麥 |
John Hardy | 在峇里島創立的美國品牌,以其受峇里島藝術和文化啟發的精緻手工編織銀飾和金飾而聞名。 | 工匠手工製作的峇里島珠寶,既可持續又富有表現力。 | 1975 | 501-1,000 名員工 | 印尼 / 美國 |
Vhernier | 義大利珠寶商,以大膽、雕塑感和極簡的設計聞名,具有柔和的曲線和創新的材料組合。 | 義大利前衛設計,以大膽的形狀和令人驚喜的材料搭配為特色。 | 1984 | 51-200 名員工 | 義大利 |
Sidney Garber | 備受珍視的美國品牌,以其經典、製作精良的高級珠寶聞名。所有利潤均捐贈給慈善事業。 | 永恆奢華的設計,其獨特的價值主張在於所有營收皆用於慈善目的。 | 1946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Roberto Coin | 義大利品牌,以其豐富的創造力和標誌性地在每件作品內部隱藏一顆小紅寶石而聞名,作為美好祝願的象徵。 | 無盡的義大利創造力與標誌性的隱藏紅寶石,提供多樣化的風格選擇。 | 1996 | 201-500 名員工 | 義大利 |
Temple St. Clair | 美國設計師,以其獨特的黃金工藝和彩色寶石的運用而聞名,常以護身符和水晶為設計特色。 | 充滿故事性的護身符珠寶,將精湛的歐洲工藝與現代美國視角相結合。 | 1986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Boodles | 英國著名的家族珠寶商,以其典型的英倫設計和高品質的鑽石而聞名。 | 英國的傳承與卓越設計,專注於獨特的高品質鑽石作品。 | 1798 | 201-500 名員工 | 英國 |
Wempe | 德國家族擁有的珠寶商和鐘錶零售商,以其經典、高品質的「德國製造」珠寶系列著稱。 | 德國在珠寶工藝和客戶服務方面的精準與品質。 | 1878 | 501-1,000 名員工 | 德國 |
Garrard (傑拉德) | 英國首位官方皇冠珠寶商,擁有服務英國皇室的悠久歷史。以打造黛安娜王妃的藍寶石訂婚戒指而聞名。 | 無與倫比的英國皇室淵源,以及創造歷史性、莊嚴珠寶的傳承。 | 1735 | 51-200 名員工 | 英國 |
當代、DTC與輕奢品牌 (Contemporary, DTC & Accessible Luxury)
這些品牌通常利用社交媒體和直銷模式 (DTC) 建立大量追隨者。他們專注於潮流、實用性和透明定價。
品牌名稱 | 品牌描述 | 價值主張 | 創立年份 | 公司規模 | 國家 |
---|---|---|---|---|---|
Pandora (潘多拉) | 來自丹麥的全球巨頭,以其可客製化的串飾手鍊聞名,讓顧客能夠創造個人化的珠寶。 | 個人化、故事性與可負擔性,通過可收藏的串飾實現自我表達。 | 1982 | 10,001+ 名員工 | 丹麥 |
Swarovski (施華洛世奇) | 奧地利品牌,以其精確切割的水晶(市售為水晶玻璃)聞名於世,近期也推出了培育鑽石。 | 透過高品質水晶提供觸手可及的魅力與光彩,擁有強大的品牌形象。 | 1895 | 10,001+ 名員工 | 奧地利 |
Mejuri | 加拿大DTC品牌,開創了「日常高級珠寶」風潮,以每週新品和透明定價著稱。 | 為日常佩戴設計的高品質、簡約高級珠寶,摒棄傳統的奢侈品加價。 | 2015 | 501-1,000 名員工 | 加拿大 |
Kendra Scott | 美國生活風格品牌,以其彩色寶石、可客製化的Color Bar™以及對時尚、家庭和慈善的關注而聞名。 | 以平易近人的價格提供色彩繽紛、可客製化的時尚珠寶,並擁有強大的社群凝聚力。 | 2002 | 1,001-5,000 名員工 | 美國 |
Monica Vinader | 英國品牌,專門從事半寶石(demi-fine)珠寶,可疊戴、造型和刻字以實現個人化。非常注重可持續性。 | 可日常佩戴的奢華,專注於個人化(刻字)和可持續材料。 | 2008 | 201-500 名員工 | 英國 |
Missoma | 倫敦DTC品牌,以其鍍金、可疊戴的珠寶聞名,深受網紅和名人喜愛。 | 引領潮流、適合疊戴的半寶石珠寶,非常適合打造「項鍊疊戴」或「耳環疊戴」造型。 | 2008 | 51-200 名員工 | 英國 |
Catbird | 位於布魯克林的品牌,支持獨立設計師,以其精緻、可疊戴的戒指和「zapped」永久焊接手鍊聞名。 | 精心挑選、精緻且符合道德採購的獨立設計師珠寶,帶有酷炫的都會風格。 | 2004 | 201-500 名員工 | 美國 |
Aurate | 紐約DTC品牌,提供可持續、道德採購的高級珠寶,秉持「購買你所信仰的」理念。 | 以可持續材料製成的現代簡約設計,並提供終身保固。 | 2015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Thomas Sabo | 德國品牌,以其純銀系列、Charm Club串飾俱樂部和富有表現力的搖滾風格設計而聞名。 | 高品質、富有表現力的純銀珠寶,專注於個人收藏和叛逆風格。 | 1984 | 1,001-5,000 名員工 | 德國 |
Alex and Ani | 美國品牌,以其可伸縮的金屬手鐲聞名,手鐲上掛有充滿正能量和象徵意義的吊飾。 | 旨在連結和賦予力量的有意義的象徵性珠寶,專注於正能量。 | 2004 | 501-1,000 名員工 | 美國 |
Foundrae | 紐約品牌,基於豐富的符號詞彙(從因果到力量)創造現代傳家寶。 | 高度個人化、象徵性的珠寶,讓佩戴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徽章」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 2015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Jacquie Aiche | 洛杉磯設計師,其波希米亞奢華風格的珠寶,包括身體鍊和寶石護身符,是蕾哈娜等名人的最愛。 | 融合了美國原住民和中東傳統,創造出性感、波希米亞和充滿靈性的作品。 | 2007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Maria Tash | 紐約的穿環師兼設計師,她革新了「耳骨佈局」(curated ear) 的概念,提供專為多個耳洞設計的高級精緻耳環。 | 奢華穿環和「耳骨佈局」的終極目的地,將專業服務與高級珠寶相結合。 | 1993 | 201-500 名員工 | 美國 |
Gorjana | 加州品牌,以其精緻、可疊戴且價格實惠的黃金珠寶聞名,帶有悠閒的加州風情。 | 輕鬆、輕巧、可疊戴的珠寶,以平易近人的價格呈現南加州的美學。 | 2004 | 201-500 名員工 | 美國 |
Ana Luisa | 來自布魯克林的碳中和DTC珠寶品牌,專注於透明、可持續製作的作品。 | 為具有環保意識的消費者提供可持續製作的潮流珠寶。 | 2015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Jennifer Meyer | 洛杉磯設計師,其低調、時尚的黃金珠寶旨在成為女性生活中無縫的一部分。以姓名牌項鍊聞名。 | 低調、個人化且輕鬆時尚的珠寶,專為日常佩戴而設計。 | 2005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Astley Clarke | 英國品牌,提供精緻、色彩豐富、易於佩戴的半寶石珠寶,包括紀念盒和友誼手鍊。 | 智慧、精緻的設計,為日常奢華增添一抹色彩和個性。 | 2006 | 51-200 名員工 | 英國 |
Jennifer Fisher | 以其厚實的黃金圈形耳環和個性化狗牌項鍊而聞名,這位紐約設計師創造出既大膽又永恆的個性珠寶。 | 大膽、雕塑感和可個人化的「個性必需品」,深受時尚界喜愛。 | 2005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Lagos | 美國品牌,以其標誌性的「Caviar」魚子醬圓珠紋理聞名,這是一種由純銀珠子組成的標誌性且百搭的設計。 | 標誌性的魚子醬紋理,在經典、耐戴的設計中提供獨特的觸感和視覺吸引力。 | 1977 | 201-500 名員工 | 美國 |
Zoe Chicco | 洛杉磯設計師,創造精緻、現代且可個人化的高級珠寶,適合日常生活和疊戴。 | 精緻、個人化且現代的高級珠寶,非常適合疊戴和日常佩戴。 | 2000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主要零售商與全球市場領導者 (Major Retailers & Global Market Leaders)
此類別包括大型企業集團及其旗艦零售品牌,這些品牌在全球的購物中心和網路上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品牌名稱 | 品牌描述 | 價值主張 | 創立年份 | 公司規模 | 國家 |
---|---|---|---|---|---|
Signet Jewelers | 全球最大的鑽石珠寶零售商,是Kay、Zales、Jared、Blue Nile等品牌的母公司。 | 龐大的品牌組合,為各種場合和價格點提供珠寶,主導美國市場。 | 1949 | 10,001+ 名員工 | 美國 / 英國 |
Kay Jewelers | (Signet) 美國最大的購物中心珠寶連鎖店之一,以口號「Every Kiss Begins with Kay」聞名。 | 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訂婚、紀念日)提供平易近人的主流鑽石和高級珠寶。 | 1916 | 10,001+ 名員工 (Signet) | 美國 |
Zales | (Signet) 被稱為「鑽石專賣店」,是另一家主要的購物中心零售商,專注於鑽石珠寶和婚戒系列。 | 提供廣泛的鑽石珠寶選擇,專注於婚戒和價格親民的時尚單品。 | 1924 | 10,001+ 名員工 (Signet) | 美國 |
Jared | (Signet) Signet旗下的高端、非購物中心概念店,提供更廣泛的裸鑽、設計師品牌和客製化服務。 | 提供比購物中心店更優質和服務導向的體驗,選擇更豐富。 | 1993 | 10,001+ 名員工 (Signet) | 美國 |
Blue Nile | (Signet) 最早的線上鑽石和訂婚戒指銷售先驅之一,以透明度和龐大庫存顛覆了行業。 | 龐大的線上認證裸鑽庫存,讓顧客能夠自己打造戒指。 | 1999 | 10,001+ 名員工 (Signet) | 美國 |
James Allen | (Signet) 一家線上零售商,以其360度高清鑽石實物影片創新,提升了線上購買體驗。 | 卓越的線上視覺化技術,讓顧客可以在家中近距離檢查鑽石。 | 2006 | 10,001+ 名員工 (Signet) | 美國 |
Tanishq | 印度最大、最值得信賴的珠寶品牌之一,隸屬於塔塔集團,以其廣泛的選擇和純度保證而聞名。 | 信任、純度和迎合印度各種場合(從婚禮到日常佩戴)的廣泛設計。 | 1994 | 10,001+ 名員工 (Titan Co.) | 印度 |
Chow Tai Fook (周大福) | 總部位於香港的珠寶集團,是全球收入最高的珠寶商之一,在大中華區擁有龐大的零售網絡。 | 巨大的規模、信譽以及對大中華市場的純金和鑽石珠寶的專注。 | 1929 | 10,001+ 名員工 | 香港 |
Kalyan Jewellers | 印度主要的珠寶零售連鎖店,在印度和中東地區有強大影響力,以其超在地化的區域性廣告聞名。 | 信任與透明度,專注於印度各地區的婚禮珠寶設計。 | 1993 | 5,001-10,000 名員工 | 印度 |
Malabar Gold & Diamonds | 總部位於印度的主要珠寶集團,在國際上,尤其是在中東和東南亞擁有廣泛的業務。 | 提供多樣的傳統和當代設計,承諾公平定價和透明度。 | 1993 | 10,001+ 名員工 | 印度 |
更多小眾、潮流及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品牌 (More Niche, Cult, & Influential Designers)
品牌名稱 | 品牌描述 | 價值主張 | 創立年份 | 公司規模 | 國家 |
---|---|---|---|---|---|
Irene Neuwirth | 洛杉磯設計師,以其獨一無二、異想天開、原始而精緻的鮮豔寶石作品聞名。 | 清新、充滿活力且獨特的創作,給人一種個人化和愉悅的感覺。 | 2003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Nikos Koulis | 希臘設計師,以其建築感、線條銳利和創新的設計聞名,常將鑽石與黑琺瑯和彩色寶石混合。 | 帶有銳利、圖形感和獨特地中海風情的現代裝飾藝術風格。 | 2006 | 51-200 名員工 | 希臘 |
Spinelli Kilcollin | 洛杉磯品牌,以其相互連接的「Galaxy」銀河戒指聞名,可堆疊在一根手指或多根手指上佩戴。 | 創新的多功能設計,以標誌性的多種佩戴方式的銀河戒指為特色。 | 2010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Delfina Delettrez | Fendi家族第四代成員,這位義大利設計師以其超現實主義和解剖學靈感的高級珠寶聞名。 | 挑戰傳統珠寶形式的前衛超現實主義設計。 | 2007 | 11-50 名員工 | 義大利 |
Brooke Gregson | 倫敦/洛杉磯設計師,以其占星術和絲綢編織手鍊聞名,帶有波希米亞和質樸的美學。 | 具有精神性、占星學的連結,專注於手工質感和天然寶石。 | 2002 | 11-50 名員工 | 英國 / 美國 |
Eva Fehren | 紐約設計師,具有銳利、幾何和前衛的美學,以其「X」形戒指和黑化黃金聞名。 | 對高級珠寶的現代、建築感和低調叛逆的詮釋。 | 2011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Pascale Monvoisin | 巴黎設計師,其作品具有波希米亞、護身符般的特質,常將貴重材料與貝殼、綠松石和電木混合。 | 一種完美的不完美、波希米亞時尚的美學,感覺像珍貴的發現。 | 2009 | 11-50 名員工 | 法國 |
WWAKE | 紐約品牌,以其精緻、飄逸的蛋白石和鑽石輪廓戒指聞名,非常注重可持續實踐。 | 精緻、超凡脫俗的設計,致力於使用可持續和可追溯的材料。 | 2012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EF Collection | 設計師Emily Faith的品牌,提供精緻、時尚且價格實惠的高級珠寶,非常適合疊戴。 | 價格親民的高級珠寶,專注於精緻、潮流且易於佩戴的單品。 | 2010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Dana Rebecca Designs | 芝加哥品牌,提供「日常奢華」,以經典、耐戴的鑽石作品為特色。 | 專為日常佩戴設計的永恆、平易近人的鑽石珠寶。 | 2007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Shay | 洛杉磯的母女二人組,創造大膽、鑲滿鑽石的珠寶,帶有復古與現代、龐克與奢華的融合感。 | 引人注目、鑽石密鑲的設計,帶有華麗前衛的態度。 | 2002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Mateo | 來自牙買加的自學成才設計師,現居紐約,以其現代、極簡和藝術靈感的高級珠寶聞名,特別是珍珠作品。 | 現代極簡的優雅,帶有藝術感性,尤其在珍珠的運用上。 | 2009 | 1-10 名員工 | 美國 |
Lito | 希臘設計師,以其超現實的「邪惡之眼」護身符和未來感、不拘一格的系列聞名。 | 對古老護身符和未來主義設計的俏皮、超現實主義詮釋。 | 2007 | 11-50 名員工 | 希臘 |
Selim Mouzannar | 貝魯特的珠寶商,其作品靈感來自鄂圖曼建築和他所在城市的活力。 | 傳統與現代的豐富融合,以及卓越的彩色寶石。 | 1993 | 11-50 名員工 | 黎巴嫩 |
Yvonne Léon | 巴黎設計師,以其俏皮、復古風格的珠寶聞名,巧妙地混合了鑽石、珍珠和彩色寶石。 | 異想天開的巴黎時尚,以俏皮、出人意料的方式詮釋復古設計。 | 2012 | 11-50 名員工 | 法國 |
Octavia Elizabeth | 洛杉磯品牌,以其經典、厚實、手工錘擊的黃金珠寶聞名,設計為可佩戴一生。 | 經典、厚實且手工精湛的黃金珠寶,是現代的傳家寶。 | 2016 | 1-10 名員工 | 美國 |
Dinh Van | 一位打破傳統的法國珠寶商,創造出極簡、本質主義的珠寶,以手銬扣環(「Menottes」)等圖案為特色。 | 設計主導、極簡的法國珠寶,既實用又具標誌性。 | 1965 | 51-200 名員工 | 法國 |
Stone and Strand | 一家線上零售商,提供有趣、價格實惠且潮流的高級珠寶,來自自家品牌和女性主導的設計師品牌。 | 為下一代收藏家提供平易近人、引領潮流的高級珠寶。 | 2013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Mizuki | 紐約出生於東京的設計師,以其流暢、感性且極簡的設計聞名,常將鑽石與珍珠搭配。 | 一種感性、極簡的美學,平衡了紐約的銳利與日本的優雅。 | 1996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Poiray | 法國珠寶品牌,以其俏皮、可互換的戒指和手錶及其標誌性的心形圖案而聞名。 | 俏皮、可客製化且毫不掩飾女性氣質的巴黎珠寶。 | 1975 | 51-200 名員工 | 法國 |
Marla Aaron | 紐約設計師,她將五金件變成了高級珠寶,以其功能性、登山扣風格的「鎖」來連接鏈條和吊飾。 | 將工業風五金重新構想為功能性、奢華且可收藏的高級珠寶。 | 2013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Robinson Pelham | 一家色彩豐富、富有創意的英國高級珠寶商,以為凱特王妃設計婚禮耳環而聞名。 | 色彩豐富、可訂製且具有鮮明英國特色的高級珠寶,並獲得皇室認可。 | 1996 | 11-50 名員工 | 英國 |
Alison Lou | 紐約設計師,以其俏皮、 cheeky 和表情符號靈感的高級珠寶聞名。 | 有趣、異想天開且奢華的珠寶,不把自己看得太嚴肅。 | 2012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Diane Kordas | 倫敦設計師,以其現代護身符和保護性飾品聞名,常帶有搖滾前衛風格。 | 具有精緻、前衛美學的現代保護性護身符。 | 2000 | 11-50 名員工 | 英國 |
Todd Reed | 美國設計師,開創了使用未切割原鑽的先河,創造出粗獷而美麗、獨一無二的作品。 | 頌揚鑽石和再生金屬的原始、自然之美。 | 1992 | 51-200 名員工 | 美國 |
Cadar | 紐約的高級珠寶品牌,以其現代、動感和工程精湛的黃金設計聞名。 | 現代美國高級珠寶,專注於動感、光線和工程設計。 | 2015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Shaun Leane | 英國設計師,以其與亞歷山大·麥昆的長期合作聞名,創作出戲劇性、前衛和雕塑感的作品。 | 高級時裝與高級珠寶的融合,創作出既浪漫又叛逆的作品。 | 1999 | 11-50 名員工 | 英國 |
Ileana Makri | 希臘設計師,其珠寶靈感來自符號、神話和「邪惡之眼」,具有全球化、精緻的美學。 | 將神秘符號和多元文化影響轉化為精緻、耐戴的珠寶。 | 1996 | 11-50 名員工 | 希臘 |
Goossens | 巴黎高級訂製珠寶商,現為香奈兒Métiers d’Art工坊之一,以其雕塑感、巴洛克風格和24K鍍金作品聞名。 | 高級訂製工藝與大膽的雕塑美學,架起了時尚珠寶與高級珠寶之間的橋樑。 | 1950 | 51-200 名員工 (Chanel) | 法國 |
Azlee | 洛杉磯品牌,以現代、建築感的高級珠寶聞名,並堅定致力於海洋保護。 | 具有獨特慈善目的的現代傳家寶級珠寶。 | 2015 | 1-10 名員工 | 美國 |
Ofira | 名人珠寶商Lorraine Schwartz的姊妹品牌,提供大膽、前衛且色彩豐富的珠寶,深受好萊塢喜愛。 | 具有紅毯水準、大膽前衛的設計,擁有大量名人追隨者。 | 2018 | (Lorraine Schwartz旗下) | 美國 |
Walters Faith | 一個以現代方式詮釋經典英國和裝飾藝術圖案的品牌,創造出大膽而耐戴的黃金和鑽石珠寶。 | 將永恆設計與當代實用性融為一體的現代傳家寶。 | 2013 | 11-50 名員工 | 美國 |
Brent Neale | 紐約設計師,創造異想天開、色彩繽紛且懷舊的珠寶,靈感來自60和70年代,以其蘑菇和花卉圖案聞名。 | 俏皮、色彩繽紛且工藝精湛的珠寶,能激發喜悅和懷舊之情。 | 2017 | 1-10 名員工 | 美國 |
Lauren Rubinski | 巴黎設計師,以其大膽、輕盈的中空黃金鏈條項鍊和手鍊聞名。 | 終極的個性鏈條:大膽、輕盈且毫不費力的時尚。 | 2018 | 1-10 名員工 | 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