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行業開始搶人大戰,年薪開到百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作為元宇宙行業的現役從業者 (解釋一下,我從17年讀研開始,「正式」涉足虛擬和增強現實相關項目, 主要研究元宇宙中的人機交互和敘事手法的創新。當然,如果其他零星的嘗試也算的話,那早在15年甚至更早,我就開始設計模糊虛擬和物理世界邊界的「hybrid」交互體驗了。算起來,在這一行斷斷續續有近5年的經驗),我認同其他幾位答主說的 —— 這個領域現在是當紅炸子雞,公司被資本追捧,自然會對人才更豪爽。

也因為,元宇宙領域幾乎是一夜之間被資本湧入,短時間內大量就業崗位開放,配套的人才供應還沒有跟上,因此「物以稀為貴」。

更重要的是,由於這一行非常「新」,人才的定價還沒有通用的標準可依。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缺乏「統一的價格錨」。就像一個全新的商品品類剛被創造出來時,消費者還沒有同類商品的價格可以用來作對比一樣;元宇宙里的人才,也是這樣一個全新的「品類」。定價自然也還在可以盡情吹泡泡的階段。

記得筆者最近面試Snapchat實驗室時,其中一位看起來50多歲的面試官談到自己做AR(增強現實)設計已經十多年,經歷了從Magic Leap到HoloLens再到Snap Spectacle的「朝代」更迭。當時我一臉驚訝和崇拜—— 要知道在元宇宙領域有十多年經驗的人,絕對稱得上元老級人物了;大部分人往往是從其他領域遷移過來的,ta們「純粹」的元宇宙從業經驗,最多三到五年。

既然元宇宙行業對人才一擲千金,又缺人到對薪水和人才「不拘一格」,有人可能會問,現在轉行還來不來得及?我想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

1)我是怎麼進入元宇宙這個行業的;
2)我認識的其他小夥伴是如何進入這一行業的;
3)對普通人的一些長期職業規劃上的建議。

1) 我是怎麼從「工業設計」 轉到 「用戶體驗設計」 再轉到「arvr/元宇宙設計」的?

記得2010年左右,偶然路過一個系里研究生們的聚會,其中幾個人當時在微軟亞研做用戶體驗設計研究。當時我第一次聽到「ux設計」這個職業,了解下來,覺得可能比傳統的工業設計更適合自己——畢竟我是理工科頭腦、喜歡邏輯思考和解決系統性問題,同時也更喜歡想象一些「不存在」的體驗,而不是實體的「產品」。我當時也正煩惱自己的手繪能力,每次徒手畫那些傢具/產品的草圖都讓我痛不欲生,感覺註定不是做傳統工業設計師的好苗子。

於是我萌生了從工業設計轉到用戶體驗設計的想法,就在Linkedin(現已改版為Linkedin職場)上搜索了同時有「浙大校友」 + 「ux設計師」這兩個標籤的群體。

由於當時,浙大還沒有專門的用戶體驗設計專業,我搜到的從事著ux設計這個「新興職業」的浙大校友,大多來自電腦/軟體工程,或是新聞學、廣告學這樣的背景。我給ta們一一發了私信,詢問這一行的前景、日常都做些什麼,以及作為工業設計的學生,需要做哪些準備才能進入這一行。

**結果,我收到了一些極具前瞻性和啟發價值的回復:
**
一位電腦專業畢業、在外企從事ux設計工作的校友告訴我,懂編程的設計師未來會很受市場歡迎,他建議我自學一些編程技能——要知道那可是學科之間還涇渭分明的10多年前,他已經給出了「設計+編程」這樣跨界的建議。

還有一位學姐的經歷十分有趣:她是新聞學出身,由於大學前兩年採訪了一些浙大的創業者,意識到ta們無一例外都有讓人做網站的需求,於是招兵買馬,開了幫人做網站的ux設計諮詢公司。她的經歷啟發了我不應該受限於自己的專業,相反,我們可以從身邊的需求中洞悉趨勢、靈活規劃自己的職業路徑。

巧的是,在我找到的校友中,有一位軟體工程背景的學姐提到,她當時所在的公司——IBM, 有一個ux設計師的實習崗缺人。當時開設用戶體驗設計這一專業的高校非常少,她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她讓我點評了幾個網站的用戶體驗,也問了我一些邏輯性問題。幾番交流之下,雙方都很意猶未盡。就這樣,當時並沒有實際「ux設計經驗」的我,竟意料之外的得到了IBM北京實驗室的實習機會。而我當時去的,正是IBM的創新技術部門(Emerging Technology Institute),在那兒實習期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當時非常前沿的概念,也為我後來一直走的「設計+前沿科技」這一道路埋下了伏筆。

有了IBM的實習經歷后,我的本科畢業求職就順風順水了。最後,我本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創新工場所投資孵化的創業公司——蜻蜓fm….再後來(此處省略好幾年的摸索),由於2015年創作了國內首個商業互動裝置Love Cassette, 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和推薦,我有了申請人機交互方向研究生的信心….再後來…讀研的時候,由於我對前沿科技一貫的興趣,也因為美國的硬體供應實在比不上國內那麼方便經濟,在那裡搗鼓電子元件,是一件十分費時費力又不討好的事—— 那龜速的物流,等我order的元件都到齊了,離最開始創意產生那一刻已經過了兩三周了,還怎麼推進項目?更不用說動輒幾百美元的零件所帶來的成本負擔了。

於是在美國,我把對前沿科技的興趣,從之前所嘗試的IOT、智能硬體、互動裝置這些實體的東西,轉向了ARVR(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元宇宙)這樣純虛擬的媒介。一方面,我確實好奇,這個世界脫實入虛的潮流,到底會帶來什麼?與其作為觀眾張望,還不如投身到這個不可避免的潮流中去,至少還能把握一部分微小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也有前面提到的現實原因。

因此,2017-2019年在美國讀研的時候,我的研究方向轉向了ARVR等虛擬技術,也做了很多設計創新嘗試。後來這些經歷和作品,順利的幫我在研究生畢業求職時,找到了Mastercard紐約實驗室—- 新介面組(New Interface Group)的職位。在那裡,我繼續著 「新交互+新消費體驗 (+社會公益)」 的設計之旅。

後來因為疫情等巨變,整個世界脫實入虛的潮流更加明顯。順應這些需求,我也設計了業內第一個元宇宙消費體驗(Mastercard Virtual Unattended Store),和首個AR(增強現實)+區塊鏈遊戲體驗….

**回顧這從本科起、長達10多年的學業和職業生涯變遷,我最大的感慨是 —— 「廣結善緣」。

**作為年輕人,一定不能閉門造車,脫離跟外界的聯繫。每一次向一個陌生的前輩、校友、同行提問時,ta們的回答,很可能就會影響你未來的方向。這些「善緣」,雖有其偶然性,卻還是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不邁出第一步,永遠不會有來自外界的有意義的回饋。

2)其他我認識的不同背景的人,是如何彎道進入元宇宙行業的呢?

最常見的就是建築行業轉行的。由於近些年建築就業情況不好,轉行幾乎成了一種「主流」。建築轉交互就是一大趨勢。我見到的「建築 → 交互 → 元宇宙行業的交互」 這條路走成功的小夥伴,就有好幾個。

原因是,建築師們往往有良好的設計和美學素養、空間思維能力、3D建模技能等,這些都可以遷移到元宇宙設計中,用於裡面的3D環境設計、景觀設計、乃至3D介面設計等。

此外,建築師的理工科背景往往也不賴,對ta們來說,學編程之類的技能也不難。因此,許多建築背景的人,讀研時會往CS方向靠攏,爭取畢業的時候,退可繼續在建築行業做建築智能化 (bim)、simulation(環境模擬)、GIS等(地理資訊系統)等,進可到IT大廠做前端、元宇宙 prototyper、技術美術等職位。

我見到的幾位本科學建築、成功轉行到元宇宙行業的朋友,其規劃和實踐轉行的整個過程,往往需要3-5年。比如讀本科時,就了解到了建築轉交互這條路,開始在當時的Linkedin上,搜「建築+人機交互/ UX設計師」這樣的關鍵字組合,然後給搜到的前輩發私信討教經驗。ta們從前輩的人生履歷中得到啟發,一步步走上了類似的道路,並一直保持著與自己的職場「role-model」定期交流的習慣。

除建築外,其他比較方便轉入元宇宙行業的創意領域,有電影、遊戲、攝影、傳統工業設計等,因為這些行業的相當一部分技能可以沿用在元宇宙的體驗設計中。如果對類似背景的人感興趣、想了解ta們的履歷,可以去「Linkedin職場」搜索一下類似的關鍵字組合。

另外,就算你不是創意領域的,也不代表沒有機會。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學教育的小姐姐,後來去哈佛教育學院讀了「教育+科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階段做了一些vr教育應用,對vr中的課程設計特別有研究。畢業后,她自己創業了一兩年,做了一些元宇宙+遠程教育的嘗試。最近在Linkedin上,她的最新動態刷屏了—— 原來她去了一個知名公司的實驗室,繼續自己的「元宇宙+教育」之旅。

類似的,我曾經也在其他知乎回答中提到,認識一些音樂領域的朋友、在做「元宇宙+音樂」應用;醫學領域的朋友,做虛擬手術訓練app等。不同的專業背景,可以是各自創新的原點。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才會看到外行看不到的「需求」和「痛點」。立足自我的同時,保持對外界新趨勢的關注。多了解別人跨界的案例,才能源源不斷的為自己提供啟發。

3)對普通人,尤其是學生、或者職業生涯早期的年輕人的建議:

在現在這個計劃越來越趕不上變化的時代,如何順應自己的本心、追求熱愛的事物,同時又順應時代的大趨勢、不被主流所拋棄?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保持足夠的堅韌和靈活?

我想,最關鍵的,還是明白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喜歡什麼,然後找到這些和時代潮流的結合點。這個「向內和向外探索」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不斷修正和調整的。

在此過程中,一定要be inspired,be open-minded。低頭做事的同時,也要時不時抬頭看看別人的發展,看看行業里有什麼新的趨勢。比如,從去年10月起,我就在Linkedin職場上收到通知,發現認識的前輩和同行里好幾個非常有能力的人,都不約而同的跳槽去了web3相關企業。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大勢。保持對這樣的「大勢」的敏感,是一種必備的生存技能。

希望此文可以對年輕人、學生、職場新人有所啟發。祝大家在追求自己熱愛的同時,也能與時代的潮流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