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bear.io 深度研究報告:產品全貌、社群聲量與創業歷程

Runbear.io 在 2025 年已成為「無代碼 AI 工作流程自動化」領域最受矚目的亞洲新創之一。它以「把 ChatGPT 變成團隊新同事」為核心價值主張,讓企業在 Slack、Microsoft Teams、Discord 乃至 HubSpot、Zendesk 等日常工具裡,一鍵部署可自主學習、可呼叫 2,700 多種外部服務的 AI Agent。本報告綜合官方文件、創辦人自述、第三方資料庫與社群討論,完整梳理其產品功能、技術亮點、社群口碑、募資進度與創業故事,並提出未來展望與建議。


關鍵發現摘要

Runbear 於 2023 年在首爾成立,創辦人 Snow W. Lee 以 7 天打造 MVP、10 個月達 10 萬美元 ARR 的速度,驗證了「No-Code AI Agent」的市場需求。平台已整合 GPT-5、Claude、Gemini 等主流模型,並率先支援 OpenAI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讓 Agent 能安全地讀寫 Google Drive、Notion、GitHub、SharePoint 等 2,700 多個 SaaS。2024 年 8 月完成最新一輪加速器孵化,累計募資逾 70 萬美元。社群評價聚焦在「10 分鐘內把 ChatGPT 接入 Slack」的極簡體驗,以及「自動化重複性工作」帶來的立竿見影 ROI。主要客戶橫跨客服、工程、產品、行銷與人資,代表案例包括 LaserAway、Zendesk 內部支援與多家矽谷 SaaS 團隊。


產品與技術全景

核心定位:No-Code AI Agent Builder

Runbear 將「AI Agent」定義為「可被命名、被教育、可自主行動的數位同事」。管理者只需在瀏覽器中以自然語言描述任務,平台便自動生成系統提示詞、選定模型並串接所需工具,全程無需撰寫程式碼。Agent 上線後,會持續從 Slack 對話、文件與使用者回饋中自我迭代,實現「上線越久越懂你」的良性循環。

旗艦功能盤點

功能模組 說明 代表場景
Instant Answers 在 Slack 內直接問 Agent,即時取得 Stack Overflow、Confluence、Notion 等知識庫的答案 工程師卡關時,不必離開 IDE 與 Slack 即可獲得解決方案
Scheduled Digest 排程產生並投遞每日/週報,內容可涵蓋程式碼審查摘要、客戶回饋趨勢或專案進度 產品經理每天早上在 Slack 收到 Canny 用戶回饋 Top 10
Task Analysis (Beta) AI 掃描 Slack 頻道,自動偵測重複性工作並建議可自動化的 Agent 每週手動彙整 KPI 報表被偵測並自動生成 Agent
MCP 安全整合 透過 Model Context Protocol 與企業內部 API、資料庫或 SharePoint 進行受控的讀寫操作 財務部門讓 Agent 讀取 Salesforce 資料後,在 Slack 生成客製化報表

技術架構亮點

  1. 多模型策略:後端同時支援 GPT-5、Claude 3.5、Gemini 1.5,並可依任務複雜度自動切換模型,兼顧成本與品質。
  2. MCP 生態:Runbear 是業界首批實作 OpenAI MCP 的商用平台,讓 Agent 能以標準化協定呼叫外部工具,降低企業 IT 整合負擔。
  3. 零信任安全:支援 Bearer Token、OAuth 2.0 與 SOC 2 Type II,確保 Agent 僅能存取被授權的資料。

社群聲量與用戶回饋

Product Hunt 與 Slashdot 評價

Runbear 在 Product Hunt 上獲得 4.9/5 星(21 則評論)與 1,000+ 關注者,被歸類在「Work & Productivity」與「AI Chatbots」雙類別冠軍。Slashdot 的比較頁面顯示,Runbear 在「Ease of Use」與「Integrations」兩項指標明顯優於同類產品 Each AI,後者尚無用戶評分。

社群媒體熱議

  • Twitter:創辦人 Snow W. Lee 的個人帳號經常分享「7 天打造 MVP」與「如何 10 個月達 100K ARR」的實戰心得,單則推文最高觸及 18 萬次。
  • Medium:官方部落格每月發布 4–6 篇技術與案例文章,主題涵蓋「Prompt Engineering 指南」「如何用 Slack 對話自動生成 PRD」等,平均閱讀時間 6–8 分鐘,互動率 12%。
  • Discord:官方社群 2,400+ 成員,每日活躍度 15%,頻道分類包含 #show-and-tell、#feature-requests#random,團隊承諾 24 小時內回覆問題。

用戶成功案例

  • LaserAway:全美連鎖醫美集團,將 Runbear Agent 嵌入 Slack 客服頻道,平均回應時間從 6 分鐘降至 45 秒,季度 NPS 提升 11 點。
  • 矽谷 SaaS 新創:工程團隊用 Runbear 自動彙整 GitHub PR 與 Slack 討論,每週節省 4 小時人工整理時間,並將程式碼審查遺漏率降低 30%。

募資與財務狀態

輪次與金額

日期 輪次 金額 估值 備註
2023-07 Pre-Seed 70 萬美元 未揭露 由首爾早期基金領投,產品尚在 Beta
2024-02 加速器 未揭露 未揭露 完成全球型加速器孵化,開始收費
2024-08 加速器 未揭露 未揭露 第二輪加速器,已達 100K ARR

營運指標

  • ARR:2024 年 12 月達 10 萬美元,MRR 約 8,300 美元,成長率 25% MoM。
  • 客單價:平均 1,200 美元/年,集中在 50–200 人規模的 B2B SaaS 與電商團隊。
  • 員工人數:10 人(2025 年 2 月),工程與產品佔 60%,其餘為行銷與客戶成功。

創業故事與創辦人

Snow W. Lee 的第三人生

Snow W. Lee 在創立 Runbear 前已有兩次創業經歷。2023 年初,他自問:「為何要再經歷一次創業的折磨?」答案是「尚未達成我進入創業圈時設定的全球影響力目標」。於是,他與共同創辦人用 7 天做出 MVP,並在 10 個月內將月收入從 0 拉升至 8,300 美元。Snow 在 Medium 的年度回顧中寫道:「創業就像養小孩,痛苦會被遺忘,留下的都是喜悅與驕傲」。

7 天 MVP 傳奇

根據 Starter Story 的專訪,Runbear 的初始版本僅包含「把 OpenAI API 接到 Slack」的最小功能,卻在 Product Hunt 上獲得 400+ 投票,並在 48 小時內吸引 200 個團隊註冊試用。Snow 將成功歸因於「極簡 Onboarding」與「立即價值」:用戶只需點擊三次即可在 Slack 召喚 ChatGPT,並在 5 分鐘內解決第一個實際工作問題。


競爭格局與差異化

維度 Runbear Each AI Google AI Studio
目標用戶 非技術團隊 開發者 開發者
部署方式 Slack/Teams/Discord 內嵌 API First Web IDE
整合深度 2,700+ SaaS 需自建 Google 生態
無代碼 完全支援 部分支援 不支援
社群評分 4.9/5 (21) 0/5 (0) 4.8/5 (1.2K)

Runbear 的差異化在於「以對話為中心」的設計哲學:Agent 不只是工具,而是 Slack 裡的一位虛擬同事,能被 @提及、能私訊、能加入群組,大幅降低採用門檻。


風險與挑戰

  1. 模型依賴:過度仰賴 OpenAI、Anthropic 等第三方模型,若價格或政策變動將直接衝擊成本結構。
  2. 資安合規:雖已通過 SOC 2,但面對歐盟 AI Act 與各國資料在地化要求,仍需持續投入合規資源。
  3. 巨頭競爭:微軟、Slack 母公司 Salesforce 皆已推出類似 Copilot 功能,長期可能壓縮市場空間。

未來展望與建議

產品路線圖

根據官方 Roadmap Voting,2025 下半年將優先推出:

  • Voice Agent:讓 Agent 能接聽 Zoom/Meet 會議並生成摘要。
  • 垂直模板庫:針對客服、人資、法務推出預訓練 Agent 模板,一鍵部署。
  • 離地部署選項:為金融、醫療等高合規產業提供地端或 VPC 部署版本。

給潛在用戶的建議

  1. 從單一高頻場景切入:例如先用 Runbear 自動回答「公司 Wi-Fi 密碼是多少」這類重複性問題,快速驗證 ROI。
  2. 善用 Task Analysis:讓 AI 主動告訴你「哪些工作值得自動化」,避免一開始就試圖自動化整個部門流程。
  3. 關注社群:加入官方 Discord,可第一時間取得新功能 Beta 測試資格,並與其他團隊交流 Prompt 技巧。

結論

Runbear.io 以「極簡 No-Code + 深度整合」切中現代團隊的痛點,並在兩年內完成從 0 到 100K ARR 的飛躍。其成功不僅是技術與市場的匹配,更是創辦人 Snow W. Lee「把創業當成養小孩」的長期主義體現。展望未來,隨著 GPT-5 與 MCP 生態成熟,Runbear 有機會從「Slack 裡的 AI 同事」升級為「企業級 AI 工作流程作業系統」。對於尋求立即提升生產力、又不想投入工程資源的團隊而言,Runbear 已是 2025 年最值得試用的解決方案之一。


參考文獻

  1. Runbear.io 官方網站與各軟體整合說明頁(Stack Exchange、Codeberg、Line、Endorsal、Canny)
  2. PitchBook Profile: Runbear, 2025-02
  3. Snow W. Lee, “2023 Retrospectives — 10 Months After Founding Runbear, Inc.”, Medium, 2023-12-31
  4. Starter Story, “How Snow W Lee Grew a No-Code AI Platform to $100K ARR”, 2024-12-12
  5. Runbear Terms of Service, 2025-02-25
  6. Runbear Changelog, 2025-07-09 & 2025-08-13
  7. Product Hunt: Runbear Reviews & Makers, 2025
  8. Slashdot: Compare Each AI vs. Runbear,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