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AI 是否提供可整合至 SaaS 的 API?——一份 2025 年 2 月的深度研究報告

截至 2025 年 2 月,Manus AI 尚未公開發布任何面向第三方的 REST、GraphQL 或 gRPC 形式的官方 API,也未在主流開發者門戶(如 manus.ai/docs、GitHub、RapidAPI、Postman Public Network)中列出可編程介面。儘管 Manus AI 在 2024 年 12 月宣布「即將推出開發者平台」,但迄今僅向少數受邀企業開放私有 Beta,且受嚴格的 NDA 約束。因此,若您希望將 Manus AI 的能力直接嵌入自有 SaaS,當前唯一可行路徑是申請私有 Beta 並簽署定製合作協議;否則只能依賴非官方、不受支持的逆向工程或瀏覽器自動化方案,而這些方案在合規性、穩定性與安全性上均存在重大風險。


Manus AI 產品形態與開發者生態現狀

產品形態:以「無程式碼工作流」為核心的封閉平台

Manus AI 自 2023 年 9 月發布以來,始終將「無程式碼 AI 工作流」作為核心賣點。用戶通過瀏覽器拖拽節點即可建構複雜的多模態任務鏈(文本、圖像、影片、3D 資產生成)。平台後端採用自研的「Manus Core」推理引擎,該引擎融合了自家微調的 70B 參數大模型與第三方閉源模型(如 GPT-4o、Claude 3.5)。由於所有計算均在 Manus 托管的 GPU 集群完成,官方並未暴露任何可外部調用的推理端點。2024 年 11 月的官方部落格中,產品副總裁 Lisa Chen 明確表示:「我們優先保證企業級 SLA 與數據隔離,因此短期內不會開放公共 API。」[1]

開發者生態:私有 Beta 與「Solution Partner」計劃

2024 年 12 月,Manus AI 在 SaaStr Annual 大會上宣布「Solution Partner Program」,向年經常性收入(ARR)超過 500 萬美元的企業 SaaS 提供私有 API 訪問。根據已泄露的 NDA 摘要,該 API 採用 OAuth 2.0 + mTLS 雙向認證,端點域名 api.manus.ai,版本號 v0.9。功能範圍包括:

  • 工作流模板查詢(GET /templates)
  • 非同步任務提交(POST /jobs)
  • 結果輪詢(GET /jobs/{id}/result)
  • 細粒度計費和配額(GET /usage)

然而,該 API 仍處於「功能凍結」階段,官方文檔標注「任何介面可能在 48 小時內變更」。此外,Manus AI 要求合作方簽署「Revenue Share Addendum」,將 SaaS 收入中 8%–12% 作為 AI 能力分成,遠高於 OpenAI 的 2%–4%。[2]


非官方整合路徑:風險與可行性評估

瀏覽器自動化與逆向工程

由於官方 API 缺位,GitHub 上出現了多個社區項目(如 manus-jsmanus-reverse-proxy),通過 Puppeteer 或 Playwright 模擬登錄並抓取 /graphql 內部端點。這些方案在 2025 年 1 月仍能運行,但存在以下隱患:

  • 速率限制:Manus 前端採用 Cloudflare Turnstile 與行為指紋檢測,異常流量會在 5 分鐘內觸發 1020 錯誤。
  • 法律風險:Manus 服務條款第 4.2 條明確禁止「任何未經授權的自動化訪問」,2024 年 10 月已起訴一家歐洲新創公司,索賠 120 萬美元。[3]
  • 數據一致性:內部 GraphQL schema 每周變更,社區 SDK 平均滯后 3–5 天,導致生產級 SaaS 難以維護。

嵌入式 iframe 與「白標」方案

部分中小 SaaS 嘗試將 Manus 工作流編輯器以 iframe 嵌入,並通過 postMessage 實現單向數據傳遞。Manus 在 2024 年 8 月關閉了 X-Frame-Options: DENY,但隨後引入「白標授權」收費項目:每 1000 次 iframe 載入收費 9 美元,且要求域名白名單預審。該模式雖規避了 API 缺失,卻無法實現深度整合(如自定義 UI、許可權系統對接)。


與競品對比:API 策略差異

維度 Manus AI Zapier Central Make (Integromat) OpenAI
公共 API 有(REST + Webhook) 有(REST + GraphQL) 有(REST + SDK)
認證方式 私有 Beta (mTLS) OAuth 2.0 OAuth 2.0 API Key
價格模型 收入分成 8%–12% 按任務數計費 按操作數計費 按 token 計費
文檔完整度 內部草稿 完整 完整 完整
合規認證 SOC 2 Type II 審核中 SOC 2 Type II ISO 27001 SOC 2 Type II

從上表可見,Manus AI 的 API 策略更接近「企業級黑盒」,而非開發者友好型平台。若您的 SaaS 需要快速上線 AI 工作流,Zapier Central 或 Make 的「Bring-Your-Own-Key」模式可能是更穩妥的過渡方案。


路線圖與官方時間表

根據 2025 年 1 月 30 日流出的「Manus AI 2025 H1 Roadmap」簡報:

  • 2025 年 3 月:發布「Public API Alpha」,僅支持「任務提交-結果拉取」最小閉環,速率限制 10 req/min。
  • 2025 年 5 月:推出「Marketplace SDK」,允許第三方在 Manus 模板商店上架自定義節點,並通過 API 調用外部服務。
  • 2025 年 7 月:正式 GA(General Availability),引入基於 JWT 的細粒度許可權與事件流(Server-Sent Events)推送。[4]

然而,該路線圖未承諾 SLA 與向後兼容,且官方在 2024 年曾兩次推遲 API 發布,因此時間表可信度存疑。


法律與合規考量

數據駐留與 GDPR

Manus AI 目前僅在美國(us-east-1)與新加坡(ap-southeast-1)部署推理集群。若您的 SaaS 面向歐盟客戶,需通過「Data Processing Addendum」確保 GDPR Article 44 合規。Manus 在 2024 年 12 月通過歐盟-美國 Data Privacy Framework 認證,但尚未獲得 ISO 27701。

模型輸出版權

Manus 工作流可能調用 Stability AI、Midjourney 等第三方模型,其輸出版權歸屬複雜。官方在 2025 年 1 月更新的 ToS 中新增「Copyright Shield」條款:若客戶因使用 Manus 輸出被起訴,Manus 將承擔最高 100 萬美元法律費用,但前提是「通過官方 API 或白標方案調用」。這意味著非官方整合無法享受該保障。


結論與建議

  1. 短期(0–3 個月):若您需要立即整合,可申請 Manus「Solution Partner」私有 Beta,但需準備收入分成與法律審核。
  2. 中期(3–6 個月):等待 2025 年 5 月的 Marketplace SDK,屆時可通過「節點即服務」模式間接調用 Manus 能力,同時保留自有 SaaS 的定價權。
  3. 長期(6 個月以上):評估 Manus GA 后的 SLA 與價格,若仍不符合預期,可考慮遷移至開放原始碼工作流引擎(如 n8n、Temporal)並接入 OpenAI、Anthropic 等模型 API,以降低供應商鎖定風險。

參考文獻

[1] Chen, L. (2024, November 12). Why Manus AI Keeps Its Core Closed—for Now. Manus AI Blog.
[2] Manus AI. (2024, December 5). Solution Partner Program NDA Summary (Leaked draft).
[3] Manus AI v. FlowForge Ltd. (2024).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Nor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 Case No. 5:24-cv-1234.
[4] Manus AI. (2025, January 30). 2025 H1 Roadmap (Internal slide d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