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預測背後:謝金河解析「新台幣13.3元」的市場迷思
你有沒有最近被那些「新台幣將飆升至13.3元」的消息嚇到?別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這股市場恐慌宛如一陣旋風,席捲了整個投資圈,讓許多人夜不能寐。但這些預測到底有多少分量?財訊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最近就對此提出了他的看法,而他的解析可能會讓你安心不少。
當媒體放大了恐慌情緒
想像一下,你早上打開手機,第一個看到的新聞標題就是「新台幣可能升值至13.3元」,這是不是會讓你心跳加速?謝金河清楚指出,這些聳動的預測往往是「極端的預測」,而極端的預測通常都不會兌現。我們都知道,媒體喜歡將令人震驚的標題放大,因為那能吸引更多眼球。這次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川普政府提出的貿易平衡政策之後,關於「海湖莊園協議」和「新台幣升值到13.3元」的報導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一度引起市場恐慌。
歷史的教訓:聳動的預測多不會成真
你有沒有聽過那些關於世界末日的預測?它們總是來來去去,但世界仍在運轉。謝金河就分享了他在1990年代的一個經驗,當時有位長期在日本投資界工作的朋友預測「日圓將與美元達到1比1」,甚至聲稱「黃金未來將一文不值」。這些預測聽起來多麼可怕!但結果如何呢?它們從未實現。
謝金河認為,當前新台幣升值至13.3元的說法,其實是有人根據「大麥克指數」所做的推論,並不具備真實可行的基礎。這就像是用一把尺子去測量整個海洋的深度——方法太過簡化,無法反映現實的複雜性。
「新台幣不會單獨升值到13.3元!」
謝金河斬釘截鐵地表示:「新台幣不會單獨升值到13.3元!」他的分析很有道理。從川普政府希望平衡貿易收支的大方向來看,台幣、日圓與韓元的確都有升值空間,但台幣將隨競爭對手調整升值幅度,不太可能獨自飆高。想像一下,如果只有台幣大幅升值,而其他亞洲貨幣保持不變,那麼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將受到巨大打擊,這絕非任何理性的經濟政策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海湖莊園協議」真的會實施嗎?
關於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中提及的長債方案,謝金河的見解非常清晰。他指出,這實際上只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Stephen Miran於去年11月提出的個人看法,主張順差國應買入美國零息長債來抵消順差。但重要的是,這項主張並未獲得川普本人或其經濟團隊的正式認同。
謝金河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這種做法就像派出神風特攻隊,是找死的行為!」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該建議的不切實際性。雖然川普團隊中可能有些極端想法,但這並不代表它們真的會付諸實行,更不應被某些媒體放大解讀。
別有用心的報導背後
在這股市場恐慌中,謝金河敏銳地指出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面向:有些台灣的親中媒體似乎故意放大這類悲觀預測,甚至暗示「台灣會完蛋」。這樣的報導明顯「別有用心」,可能是想破壞台灣的市場信心,或為特定政治目的服務。
作為理性的投資者和公民,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消息呢?謝金河給出的建議是:極端預測容易造成情緒波動,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國際局勢與匯率變化,避免被渲染性的消息牽動投資判斷。
保持冷靜,理性面對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不要被聳動的標題和極端的預測牽著鼻子走。就像謝金河所提醒的那樣,我們應該冷靜分析,理性判斷,特別是在面對可能影響我們財務決策的經濟新聞時。
你知道嗎?在投資世界中,往往那些保持冷靜,不隨波逐流的人,最終會獲得更好的回報。所以,下次當你看到類似「新台幣飆升至13.3元」這樣的標題時,也許可以先深呼吸,然後記住謝金河的忠告:極端預測往往不會成真。
讓我們一起保持理性,不被市場噪音干擾,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和選擇!